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A.北伐失利
B.安庆保卫战失利
C.天京变乱
D.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
2 . 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会很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中的叛乱指太平天国的运动 ②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向缓和
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④说明侵略者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规模的、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描述的“入侵”是指
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4 .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其标志是(   
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国民革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宋——“均贫富,等贵贱”;明末——“均田免粮”;清代——《天朝田亩制度》。这些材料反映出农民斗争的愿望是
A.打击地主经济B.获得土地C.摆脱暴政统治D.建立平等的社会
7 . 陈旭麓先生说:“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 ……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①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             ②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8 . 1864年,李鸿章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下列主张与上述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
D.“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
10 . 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
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D.同盟国会员在日本的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