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说:“1927年和1934年的两次严重挫败,倒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两次大转折的契机。”两次转折顺利实现的共同原因是
A.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共产国际的帮助
C.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D.统一战线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某一时期的革命形势示意图,该图所示时期
A.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局部抗战导致革命重心转移到北方
C.为反围剿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D.为推翻北洋军阀广泛发动农民运动
3 .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是准备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的主要策略。”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战略B.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C.革命道路探索中的曲折D.力图巩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4 . 影响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党员总数(万人)工人党员比例(%)农民党员比例(%)
1927年五大前5.850.818.7
1928年6月13.010.976.6
1949年底448.82.559.6
1956年1250.48.852.4

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2019-12-16更新 | 798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5 .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每个农村都必须造成一个短时期的恐怖现象……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农民)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A.联合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B.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明确了农民阶级应掌握革命领导权
2019-11-19更新 | 71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村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
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B.揭示“工农武装割据”的客观条件
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2019-11-15更新 | 180次组卷 | 15卷引用:中国近现代史专题06近代中国的政治——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探索-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备知识梳理与模拟演练(统编版)
7 . 1930年,日本政府一方面诬蔑红军为所谓“匪军”,中国最终不会建立“无产阶级专制”或“苏维埃劳动主义专制”;另一方面也承认中国因国内封建剥削、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压迫,存在“赤化”的可能性……因此主张“列强如果遇到中国万一‘赤化’的危险,当然应该一致尽全力防止”。这表明
A.红军为中国抗日的主力军
B.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有其客观原因
C.日本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情
D.日本是列强干涉中国革命的领头羊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毫,在八七会议上就指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8月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计划时毛泽东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于是湖南省委制定的行动纲领上就明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摘编自岑中柱《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之原因初探》

材料二   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针。会后,武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仅在三个月内,爆发的秋收起义就有22次,但唯独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结局,“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爱国、杨桂香等《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意义。
(2)材料二中“胜利结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能够取得此“胜利结局”的主要原因。
9 .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2019-01-30更新 | 3132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历史试题
10 .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2019-01-30更新 | 5970次组卷 | 114卷引用:考前必会历史题模块二高考易错点专题三历史现象认识不清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