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周边外交是现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新中国外交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周边外交战略制定加快。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外国记者时表示,在成功度过了朝鲜战争的考验之后,中国要融入到世界外交的体系当中去。

材料二   1992年之后,周边外交战略和之前相比,有了重大发展。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到“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经济外交”战略,从双边关系扩大到周边地区国家整体发展。中国周边国家战略在国际制度合作上有重大创新。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历历《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阶段演变》

材料三   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2013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分析1953年我国外交发生前所未有变化的原因,并指出50年代为了融入世界外交体系做出哪些努力?
(2)据材料二,概括1992年之后我国周边外交战略有了哪些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新时代周边外交有哪些战略目标。
2019-12-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栟茶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019-08-20更新 | 476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练习: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3 .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2018-06-10更新 | 5077次组卷 | 89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4 . “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做出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 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关系正常化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l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材料四 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中国的反对票既非“跟随俄罗斯”,也不是“同情巴沙尔”,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摘自《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2)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
(3)据材料三,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在新时期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在当今时代,中国应该如何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2016-12-12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他们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时提出:“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关系文件集》
(1)周恩来的观点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该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苏联和美国的冲突才是冷战的战略本质,美国和中国的敌对是次要矛盾,尽管其主导着亚洲的外交。
—— 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2)举出毛泽东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的外交事件一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作出这一外交决策的必要性。
材料三 “一国两制”构想中的战略原则是:争取港、澳、台地区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之内,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构想中的策略原则是:在统一的国家内部,实行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允许各个方面存在差异,只要这些差异不损害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振兴,都允许存在。
—— 王淑强《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实施“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前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7 .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指导原则。这说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反殖反帝的基本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领导者D.贝尔格莱德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8 . “两个拳头打人”是对中国20世纪六十年代外交战略的形象化概括。对此战略的理解,比较全面、客观的是
A.具有明显“左”倾的色彩B.具有时代情绪下的历史合理性
C.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原因D.是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可靠保障
2016-11-27更新 | 8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