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55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向驻美国的亚非各国使团发出一个长达4页的通函。通函指出,美国迫切希望友好国家代表团做好应对共产党代表的各项准备,提出那些有利于自由世界的议题。据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
A.积极准备支持日内瓦会议召开B.干涉友好国家的政治与外交
C.推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D.采取敌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 . 2021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3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时间主要事迹评价
20世纪20年代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
20世纪40年代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20世纪50年代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

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④参加重庆谈判
A.①②④③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③②①④
2021-05-21更新 | 329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和”的因素。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求同存异”,强调的是对“不同”进行融合和包容,从而达到和谐的状态。儒家认为:“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可见,儒家“乐”的教育,其核心是“求同”;而“礼”的教育,核心是“存异”。这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观点,是我国和谐文化的核心。

——摘编自《月读》《资政通鉴——释“和谐相处、求同存异”》

材料二 周恩来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他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求同存异原则。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共领导人关于求同存异原则最早的明确表述。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材料三 真正使求同存异原则名扬天下的是周恩来19554月在万隆会议上的即席发言。周恩来在发言中郑重申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很快在与会各国代表间产生了共鸣,会议最终对议程中的各项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制定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摘编自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提出求同存异思想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说明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如何成功实践求同存异原则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发言中的“同”与“异”各指什么?分析其提出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原则的认识。
2022-05-15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三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4 .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下列不属于两次会议都强调的内容是
A.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B.捍卫国家主权
C.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反对殖民主义
5 . “和而不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过渡时期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成就或外交活动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 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③④
2021-12-11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019-08-20更新 | 481次组卷 | 14卷引用:专题1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由于西方国家舆论的妖魔化,中国成为“好战”“扩张”的国家代表。经过这次会议后,与会的亚非国家普遍改变了原有的印象,认为中国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这次会议
A.得益于“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推行
B.成功解决了印度支那和朝鲜战争问题
C.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D.开启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新篇章
8 . 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成为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源头活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荨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

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25日)


根据材料,选取两项具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结合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06-17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备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 “万隆精神”。你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
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
2016-11-21更新 | 1471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
A.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
B.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
C.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
D.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