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中期,尼泊尔代表团团长在参加完某次国际会议时指出:“最重要的事实是到处洋溢着亚非团结感。这种团结感是这样强烈,连那些反对公理并且跟着另外一方跑的人最后都不能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违背潮流。”该国际会议最有可能是
A.凡尔赛会议B.开罗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
A.和平共处不称霸
B.求同存异谋发展
C.加强团结不结盟
D.区域互利求合作
3 . 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周恩来外交语言与下图相符的是(  )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2019-10-16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2020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随堂练习题
4 . 1949年11月周恩来在《新中国的外交》中指出:“在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就联合这方面说,我们同兄弟之邦并不是没有差别。换言之,对兄弟国家战略上是要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下列周恩来的外交工作中体现战略上“联合”的是
A.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B.日内瓦会议上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
C.提出不结盟外交政策D.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5 . 出席亚非会议
(1)1955年,亚非会议在________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2)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中国代表团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________关系创造了条件。
2021-08-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导学案)
6 . 中国政府在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旧金山会议D.第26届联大
7 . 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发言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并提出了重要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边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2016-11-27更新 | 39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1届浙江省杭州萧山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述外交活动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有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