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2016-11-27更新 | 39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
A.援助亚非B.另起炉灶C.科教兴国D.求同存异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乐十七年(1419年)郑和第五次远航返回,带回的贡品中就有阿丹国所贡麒麟,木骨都束(今非洲摩加迪沙)所贡花福鹿(长颈鹿),足证圣天子的声威无远弗届,也证明大明已是千古未有的太平盛世,一向声教不及的远人才会贡献如此珍贵的瑞兽。皇家画师奉命绘图记载,文武百官观赏后恭呈颂扬诗文,这些活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遍及明朝各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民间对朱棣的负面影响,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也使朱棣自我陶醉。正因为如此郑和的船队才会一次又一次出发,并且越驶越远,直到东非。

——摘编自《葛剑雄:郑和究竟为何下西洋》

材料二   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间革命与建设经验的转移。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间改革与开放经验的转移,1985年,中国选派农业专家帮助改造早先在布基纳法索援建的三个水稻垦区,参照中国国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进行生产制度改革。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中国将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传向世界,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其标志性表述是“要致富,先修路”。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的铁路,连服务员端茶倒水的姿势,都是中国铁路局直接过去培训的。在农业领域,以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技术培训为主导的“科技兴农”成为援非农业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小云《中国援助非洲既非“殖民”,也不是“冤大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援助非洲的变化,简要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020-01-10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实验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2016-11-27更新 | 65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松原油田高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5 .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周恩来同志发表这一演说是在
A.万隆会议B.不结盟国家领导人会议C.日内瓦会议D.与印度、缅甸总理会晤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参加某次会议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这次会议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集》第3集

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

8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香港、澳门回归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9 . 1949—1954年,中国同民族主义国家建交的仅仅有印、缅、印尼和巴基斯坦4个国家,而1955—1958年则同阿富汗等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成功地参加自内瓦会议
C.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万隆会议精神的感召和影响
10 . 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
A.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B.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
C.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D.坚持独立自主,冲决两极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