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开幕,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表明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苦和发展经济作为目标,此次会议促进了
A.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格局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被誉为新中国“外交之魂”的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4 .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过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       
A.号召亚非实行不结盟政策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8 . 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据此判断当时中国代表团出席的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2019-08-2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15年1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9 . 1955年,万隆会议后,有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这主要表现在周恩来
A.提出了“求同存异”主张
B.避免了会议偏离正确的轨道
C.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消除了与会各国疑虑和分歧
10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D.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