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但是不应该让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这体现了周恩来的外交主张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和平共处D.“求同存异”
2020-05-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联办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它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B.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
C.第二世界的合作D.“求同存异”方针
2020-01-0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农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它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阐述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代表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求同存异’的精神,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等新兴民族国家关系的发展。”“它”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日内瓦会议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万隆会议
2019-12-16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雅尔塔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15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媒体称“这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之旅,对精神的弘扬之旅。”该“致敬”所指的是(     
A.求同存异方针B.合作共赢理念
C.世界和平意识D.反帝反霸战略
7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方针起了什么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在20世纪50年代一次国际会议上,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A.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B.缓和了与会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歧
C.提出了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