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A.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B.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
D.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
2 . “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在此次外交活动中,我国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万隆会议重大的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在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其中经济合作的决议强调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提出与会国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材料表明
A.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B.反殖民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C.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D.求同存异成为与会国的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5 . 在新中国参加的某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A.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说明反对霸权主义已成为时代主题
C.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
D.加强了中国与新兴民族国家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2016-11-27更新 | 658次组卷 | 2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参加某次会议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这次会议是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20世纪50年代,在评论某一国际会议时,美国舆论认为,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
A.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9 . 材料一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应当采取有步骤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周恩来在阐释毛泽东这一方针时指出:帝国主义总想保留在中国的特权,我们的方针是先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

——复旦大学出版社 颜声殻《当代中国外史》

材料二 周恩来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制是必经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干涉……”

——北京大学出版社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一场复杂的多边外交斗争。关于朝鲜问题,朝鲜、中国和苏联代表团提出的主张。因美国代表的阻扰没有达成协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通过最后宣言,签订在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统治,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材料四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 “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 “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方针实行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在建国初期提出的外交原则,并写出其具体内容。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指哪一国际会议?
(4)依据材料三,说明这一会议的成果。
(5)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史实,概括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对外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019-12-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