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
A.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
B.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
C.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
D.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
2 . 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在参加某次国际会议前制定的方针是:加强外交和国际活动,以破坏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调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我国政府即将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联大
3 . 下列外交活动,突出反映了新中国"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联系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B.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亚非会议
D.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2016-11-27更新 | 65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西忻州一中高一上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6 .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香港、澳门回归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
8 . 下图是一张纪念某次会议召开十周年的邮票,其中缺失部分应填写的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大D.不结盟运动会议
2016-11-27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6-2017学年贵州贵阳六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9 . 《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D.“上海五国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全球冷战》一书中说,“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