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9-20高三·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这段话最有可能源于
A.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的讲话B.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发言
C.邓小平在万隆会议的讲话D.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发言
2020-11-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历史20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5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媒体称“这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之旅,对精神的弘扬之旅。”该“致敬”所指的是(     
A.求同存异方针B.合作共赢理念
C.世界和平意识D.反帝反霸战略
3 . 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参加APEC会议        ④参加联合国大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求同”的基础是什么?这一方针起了什么作用?
5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外交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推动万隆会议的成功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唐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但外部世界却对中国兴趣甚浓。哥伦布航行的目标就是契丹(按:当时西人以此代称中国),麦哲伦旅行的主要结果是马尼拉这块中西殖民地的建立,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材料三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努力下,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所体现出的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重视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合作,提出了在互利和互相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实行经济合作的建议。可以说亚非会议第一次提出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据新华网资料综合报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16、17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其原因。概述丝绸之路开辟的世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世界形势,简述明朝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加强亚非国家之间经济文化合作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今国际关系格局分析“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牛军在《论1945年至1955年中国外交的“内向性”》中说:“为了改善与周边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接国家的边界问题的政策、处理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中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政策、以及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的确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迅速扩展,到1955年的□□□□达到了最高潮。”文中的“□□□□”应该是                                                                                                                                    (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D.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鲜明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不包括
A.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B.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C.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在20世纪50年代一次国际会议上,某些代表的亲美发言“没有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任何影响”,“几个信仰美国哲学的亚洲朋友的声音很快就沉寂下去了”。据此可知,这一会议
A.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B.缓和了与会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歧
C.提出了解决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