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开始的时候广东提出搞特区,我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我说名字叫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下列有关经济特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所有制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结构
②具有高度自治权,包括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③经济活动以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④给予外商投资以优惠与方便,有力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 . 设立经济特区前后,广东金融总量尚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但到1984年和1988年,广东的贷款、存款总量指标均已跃居全国首位,此后广东主要金融总量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的位置。材料反映出经济特区的设立
A.推动了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B.帮助广东引进了大量的外资
C.促进了广东信贷业迅速发展D.强化了金融业在广东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92年,深圳市领导率团到海外招揽人才;1994年,深圳设立了全国第一家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高新投”公司;1996年,深圳成立高科技园区,为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系统服务。据此可知,深圳高新科技产业的崛起得益于
A.地方政府的服务创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D.主要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
2021-03-21更新 | 67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深圳特区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B.尝试突破传统经济模式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开始形成证券交易市场
2021-03-12更新 | 39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基础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小平领导我们抓开放

(谷牧:曾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以下内容是其口述内容)

“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现在有了“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条件,使我们能够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吸收他们的资金。”......西欧发达国家......它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它们的资金、商品、技术要找市场,都看好与中国发展关系。

“还是办特区好”

经过反复研究,理出了这样一个思路:粤、闽两省要把潜在的经济优势发挥出来,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分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决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这项重大举措的出台,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开放意识,启动了通过改革实行开放的进程。

“不是收,而是放”

社会主义国家举办主要是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的经济特区,马列主义的著作中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此先例。它是一项重要的创举和试验····.“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再加上闽南”三角洲””

到了1984年年底,根据沿海14个城市开放的进展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研究进一步扩展沿海开放地区,即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市、县,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把条件与上述两个三角洲大致差不多的福建南部的厦门、漳州、泉州一带的沿海市、县也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摘自欧阳淞、高永中《改革开放口述史(精装本)》


提取材料信息,并说明该信息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2-25更新 | 23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五大素养专项训练-专题03史料实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对外开放的重大事件摘录如下:

1979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广东提出在广东沿海地区设立出口加工基地,利用靠近港澳地区的优势,实行一些比较特殊的优惠政策,加快经济发展。

1980826日,审议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批准并公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19844月,中央决定开放14个港口城市,在这些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经济特区的部分政策。

1985年,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之后又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

1992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标志着国家级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的问世。1994年颁布《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

19956月,颁布《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11211日,中国经过长达15年的谈判,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43个成员。

2004年,我国修订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拓展了中西部地区鼓励外商投资范围。

2005年和2006年,我国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

——摘编自隆国强主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三个阶段的阶段特征以及该阶段对外开放采取的措施。
2021-02-07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话题08周年热点
7 . 下图是1980—2010年深圳、珠海等城市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B.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
C.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D.对外开放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8 .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40年来,深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下列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③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改革的重心从此由农村转向城市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0-11-15更新 | 25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人教版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基础练)
9 . 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历程。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下列与深圳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B.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C.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前沿地D.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始点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在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稍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的题词和讲话
A.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B.证明了深圳特区的繁荣兴旺
C.明确了我国必须发展生产力D.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