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2月,国务院发布38号文件,提出在若干年内把深圳建设成为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1980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对外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在80年代,深圳第二产业,尤其是“三来一补”工业迅猛发展。

——黄超《激荡四十年·深圳》

材料二   “九五”时期,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90年代以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崛起,200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8.1%提高到47.9%,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

——汪开国《深圳经济特区社会阶层的基本特点及分析》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深圳从工业化的中期走向工业化的后期。在这一所段,一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在融合发展,除了制造业比重和质量不断提高外,以金融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深圳经济的新增长点,并对制造业产生了促进和推动作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始作为驱动发展的双轮,不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

——向晓梅《以创新为驱动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产业结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产业结构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0-12-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4124日,邓小平乘专列到达广州,随后他用两周时间视察了广东和福建,包括深圳、珠海和厦门经济特区。视察完深圳和珠海回到广州后,21日,邓小平经过慎重考虑,挥笔为深圳特区做如下题词。第二天,该题词通过深圳电视、广播、报纸公布,香港电视台反复转播。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题词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史论结合,表达请晰)
2020-12-23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3 . 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深圳经济特区位于下图中的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0-12-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百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40年来,深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下列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③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改革的重心从此由农村转向城市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0-11-15更新 | 259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11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历程。深圳所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下列与深圳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B.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C.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前沿地D.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始点站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12月《深圳特区报》报道,全国各省市外贸代表团来到深圳参观,人们在蛇口工业区入口处看到一块高大的标语牌上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人们对此议论纷纷。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挂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深圳游行彩车缓缓穿过天安门广场,从此,这一口号响彻大江南北,成为最能体现改革开放精神的口号之一。

材料二   19923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刊登了新闻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披露了邓小平的南方之行。后来歌曲《春天的故事》这样唱到:“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说明材料一、二中,选取1984、1992年两个时间点进行定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概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历程。
2020-10-27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1979年7月,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这一协定对中国产生的直接作用是
A.使14个沿海开放城市确立B.推动了上海浦东开放进程
C.加快了“复关”谈判开启D.与经济特区的设立相适应
2020-10-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建人高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2020·浙江·零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有你圳好,见证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系列主题祝福活动”标记。四十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和效率,进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对全国更是起了巨大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成为当时中国

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窗口   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③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前沿地   ④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始点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8-27更新 | 239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新中国建立后在受封锁的情况下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至70年代末,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的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阻塞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和开放的途径。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争取国际支持来加快经济建设,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

材料二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个落后的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1982年6月购物中心开业,很快这家店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对外开放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蛇口工业区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问题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并简析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
2020-07-12更新 | 3422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0年江苏卷历史高考试题
10 .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19.5%,“厦门制造”已销往220个国家和地区,外贸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城市第5位。厦门对外贸易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B.独立的经济管理体制
C.国家特殊的经济政策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0-07-02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6月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