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09年,威廉姆·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提出大学的组织原则是:“寂寞与自由成为高等学术机构范围内起支配作用的原则”。蔡元培曾留学德国多年,对新人文主义的洪堡式大学推崇备至。1917年,蔡元培担任危难之中的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一是改变学生的观念,要求他们以求学术为天职;二是广延“终身研究学问者为师”;三是突出文、理二科;四是确立学术自由原则;五是改学年制为选科制,任学生自由择课择师;六是改革讲义制度,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研究;七是倡立学生自治会;八是实行“教授治校”;九是开男女同校之先河。这些改革,使北京大学变成了一所生机勃勃的现代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其办学模式和思想迅速为其他大学所效法,影响很快波及中国整个高等教育界。

——摘编自周川《中国近代大学校长与自由主义教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教育改革的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蔡元培教育改革的因素。
2023-02-12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建的语言学家提出汉字必须改革,他们主张大胆引进各种注音符号系统,以简便汉字的读、识、写。闽南方言有上古汉语“活化石”之称,为音韵学家所关注,福建切音字运动在闽南率先兴起,1892年,福建同安人卢赣章出版《一目了然初阶》,揭开清末切音字运动的序幕。书中所述的切音字方案以闽南地区传教士为翻译《圣经》创制的十五音字母为基础,依据厦门腔制成一套五十五个罗马字式的字母,主张“以一腔为主脑”来统合各省语言文字。他将此方案定名为“第一快切音新字”,希此“省费十余年之光阴”用于专攻种种实学,“不患国不富强”。尽管该方案不为清政府所肯定和推广,但在卢赣章之后,近代国语统一观念成为共识,向着西方拼音文字方向改革的切音字运动风起云涌,成为清末国语运动的先声。

——摘编自王曦《近代福建切音字运动史论》


(1)根据材料,指出清末切音运动率先在福建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卢赣章的切音字方案进行简要评价。
2023-02-02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七地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革命烈士和革命军人的家属,其生活困难者应受国家和社会的优待。”1950年,内务部通令各级政府在清明节纪念革命烈士。各地建立烈士纪念碑、塔、亭、林、墓等。1952年,《人民日报》先后刊载了邱少云和黄继光等烈士的事迹。沈阳市市北区在中秋节和国庆日前夕向烈属、军属发放慰劳高粱米近20000斤。在农村,代耕工作成绩显著,烈属、军属的农作物亩产量已接近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1955年,有414000多名革命烈士子女在国家资助下入学,另有3300多名烈士遗孤得到政府教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崇尚烈士、尊敬烈属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摘编自熊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革命烈士褒扬抚恤工作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中叶,东南亚各国陆续遭受殖民入侵,通罗(泰国)坚持闭关锁国,危机深重。1851年,国王拉玛四世鼓励对外贸易,聘请英国教师教育王室子弟;废除诸多强化专制的礼仪;尝试民主选官;允许宗教自由;建立新式军队;修筑道路,建立皇家铸币厂生产便携货币。1873年至1910年,拉玛五世持续推进改革,在尊重贵族的前提下,逐步废除奴隶制和封建依附关系;在不触动寺院教育的前提下,、建立新式学校,选派留学生;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近代司法机构和法律法规;设立以皇室成员为主的内阁等。“拉玛维新”历时60年,使泰国经济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国家。

——摘编自马丁《泰国迈向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略论1851-1910年泰国拉玛维新》


(1)根据材料,概括泰国“拉玛维新”的特点。
(2)与中国清朝洋务运动相比较,分析泰国“拉玛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膏火”制度设立于清代雍正时期,由官府、学校向学生提供钱粮补助,实行养以助教。自雍正以后,与考课制度相配套,又相应设立“膏火”奖赏制度。洋务运动开始后,以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为代表的新式学校,在创办时,皆“月有膏火,考有奖赏,一如曩者书院例”。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和进一步招揽学生的需要,学堂“膏火”支出的数额也在不断增长,以致学堂经费不敷。这一时期,科举人口激增,一部分士子索性把入学领取“膏火”当作一种治生的途径,冒卷、枪替、送条等舞弊现象在考课中频频出现。1895年,时人就提出废除“膏火”制度的倡议,认为向学生普及西学,“不愿入者听,不必给膏火经费”。1905年,“膏火”制度陆续在各地学校中被裁撤。

——宗尧、邓洪波《教养分离:晚清学校“膏火”制度革废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新式学堂实行“膏火”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清朝“膏火”制度的兴废。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时在秦国颁布了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贾谊称“秦人富家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所谓“子壮则出分”,即每个儿子均可以从父母处分得一份家产。汉代以来,家产继承遵循诸子均分的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旧有数额上的差异。女子在继承中的地位很低,故有“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唱随之礼”的说法。在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中,法定继承一直是主要的继承方式,因此基本上不存在遗嘱继承的情况,只有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才适用于遗嘱继承。明清时期,兄弟分家、父子析产异居成为通常的行为习惯,并且发展为一套完整的方式和制度体系,“律不言家产,而例特为补文,以产争继者多,故于财产一层反复言之也”。

——摘编自邢铁《家产继承史论》等

材料二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着手进行家庭财产制改革。《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首先确定妻子享有了继承丈夫遗产的权利,除配偶外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为:直系卑(晚辈)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而且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不问性别。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农村的财产继承原则还是传统的作法,姐妹无论出嫁与否,均不能继承财产。1950年《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夫妻有互相继承遗产的权利。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继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保护弱势一方等原则,继承制度更加精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彩娟《中国家庭财产制的历史变迁与现代重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产继承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原因。
2022·河南许昌·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治理黄河的水患,汉武帝采取了各种方法,甚而动员包括社会各界的人士参与到黄河水灾的救助之中。元封元年汉武帝“方忧河决”,随即出现了“河溢皋陆,堤繇不息”的惨象,汉武帝不得不动用包括术士在内的各方人士参与到水灾的治理。汉武帝是欲通过方士沟通人神之间的联系,根治水患。也许汉武帝感觉到触怒了苍天,在元封元年,汉武帝甚至要祭祀后土以求得苍天的庇护,他甚而认为“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除了,上述所谓的祈求苍天庇佑治理黄河水患外,汉武帝主要利用朝廷的大臣来治理黄河水患。如元光三年的黄河水患;“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在治理黄河水患的同时,为了安置灾民,汉武帝还采取大规模移民的政策,将遭受水灾的民众迁离本土,或者迁往漠北地区,或者迁往江南地区,使这些民众脱离了黄河水灾的侵扰,过上安定的生活。

——据薛瑞泽<汉武帝时期黄河水患治理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1952年,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对黄河的事情亲自挂帅,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治理黄河的重大问题。根据黄河自身的特点和新中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治黄方针的指导下,提出了“兴利除害,分步治理”治黄指导思想。从1950年春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治理黄河的两个阶段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对黄河流域进行从治标到治本的综合治理,遇制了黄河水患。19543月,黄河下游春季修堤工程全面开工。河南、山东两省各工段.上堤的民工共达五万多人,许多包工队都重新整顿劳动组织,并积极改进工具,推行先进工作法,使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提高。1954年黄河顺利地渡过了八次大汛,此后治黄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黄河流域规划,开启了全面的治本工作。

——据郭书林<从治标到治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治理黄河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2021-10-14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黎明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魏征收的锦、绢当为口赋和算赋的合并。不同的是汉制征收货币,魏制改征实物;汉制以丁为征收单位,曹魏把人头税等货币折成绢、布以后,如果把完整成匹的绢、布,断裂成零碎的片段来折合成人头税,不但计算起来存在着困难,而且碎裂不成整匹的绢、布,也不能再制衣服,这对人力物力来说,都是莫大的浪费,同时也由于东汉末年以来,剥削过重,逃亡者多,户较丁更不容易流动,也就更便于征调,故魏制以户为征收单位,并易其名为户调。户调实施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古代中国,家庭纺织业始终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农业和手工业是一直结合在一起的,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政府编户齐民一部分都被世家豪族分割去了,政府的税源日益减少,封建政权自然更需要加紧对自耕小农的剥削,这样,就会既向他们要大量租谷,又向他们要超额的调绢了。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魏户调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魏实行户调改革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王莽(823年在位)之篡弑,则必有扬雄(西汉辞赋家)之美新。有曹操之禅代,则必有潘勖之九锡。是故乱之所由生也,犯上者为之魁,巧言者为之辅。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王莽是一个很有建树的士大夫,一个文学赞助者,一个对朋友和穷人仗义疏财的巨富。他篡位之后,环侍其左右的皆是文学、科学与哲学方面的饱学之士。他把土地收归国有,将其平均分给农民,并且取消奴婢制度。像汉武帝一样,他也试图通过平准的办法来控制物价。他规定以低息向私人企业发放贷款。

——摘自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对王莽所持态度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兰特对王莽的评价。两则材料对王莽的评价标准有何不同?
2021-08-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我国度量衡无一定准则,制度混乱。民国初期进行改制,但效果不佳。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权度标准方案》,规定(一)标准制:定万国公制为中华民国权度之标准制。长度,以一公尺为标准尺;容量,以一公升为标准升;重量,以一公斤为标准斤。(二)市用制:以与标准制有最简单之比率而与民间习惯相近者为市用制。长度,以标准尺三分之一为市尺,计算面积以六千平方尺为亩;容量,即以一标准升为升;重量,以标准斤二分之一为市斤,一斤为十六两。为保证实施,国民政府成立度量衡推行委员会,公布《度量衡法》,分地区、分期、分器逐步推行公制和市用制。成立全国度量衡局,掌管全国度量衡行政事务。标准制虽未能在全国推行,但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市用制,在各省市商业行会促进下通行起来。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指出国民政府计量改革的方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计量改革的影响。
2021-08-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