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实现了腾飞,但是对于55岁以后的老年人来说,再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971年,日本政府实施《中老年等群体雇佣促进特别措施法》,明确了推进延迟退休到60岁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增速减缓以及社保财政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日本政府在1986年对《特别措施法》进行修改,更名为《高龄者雇佣安定法》(以下简称《安定法》),开始规定企业需要努力实现雇佣到60岁的义务。1994年,为了与退休年龄提高形成有效地街接,日本政府进行了《安定法》的修改,明确规定了企业有雇佣员工到60岁退休的义务,并从1998年开始正式实施。以1994年《安定法》的修改为标志,日本第一次的法定延迟退休政策得以确立。

——摘编自丁英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延迟退休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日本延迟退休制度的改革有什么影响?
2022-04-23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配套练习)-2023年高三历史总复习选择题与主观题审题解题技巧讲解课件与配套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世纪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韩知古、韩延徽等人的帮助下建立政权。初创之时,辽境内除了有从事游牧的契丹、奚等民族,还有从事农耕的汉族。当时,“庶事草创”,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对此,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其中,“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为适用于契丹等游牧民族的法律,即《决狱法》。该法由耶律突吕不奉诏编撰,为辽朝最早的一部基本法典,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断以《律令》”即沿用唐朝律法断案,适用于汉族。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太祖法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太祖法律改革的特点。
2022-02-28更新 | 2003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8 背景(原因)、影响(评价)类非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十六年(642年)诏:氏族之盛,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燕赵右姓,多失衣冠之绪……名虽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膏梁之胄,不敦匹敌(配偶)之仪。问名惟在于窃赀,结褵(古时女子出嫁)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媾,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贬其家门,受屈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族,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自今已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各合典礼,知朕意焉。其自今年六月禁卖婚。

(显庆)四年(659年)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范阳)卢浑、(范阳)卢辅、清河崔宗伯元孙,凡七姓十一家,不得自为婚姻。

——摘编自(宋)王溥《唐会要》


(1)根据材料,概括诏书所反映的唐初婚姻现象,并据此分析当时统治者所面临的政治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唐初为解决上述政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022-02-28更新 | 1816次组卷 | 9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重点强调,“党对文艺工作的领……是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1983年,中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即“改革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提高作家、艺术家的思想艺术素质,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1988年,文化部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使用了“文化市场”的概念,文化市场开始在国内孕育成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改革的起步阶段,我国确立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根本的政治原则。在这一时期,党对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文化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孙泽海《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及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
2022-07-23更新 | 5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6讲选修模块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1957年5月10日,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工业和建筑业改组的法令,决定撤销25个管理工业和建筑业的部,只保留与国防工业直接有关的航空工业部、造船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学工业部、中型机器制造部,相应地撤销了113个各加盟共和国的部。同时规定,全苏建立105个经济行政区。每个经济行政区设立一个国民经济委员会,所有原来各部所属企业一律下放给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改组法令实施后、地方和企业往往不考虑全国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和资源保障情况,力图建立闭关自守的独立经济体系,从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分散的局面,导致基本建设战线越拉越长,严重降低了投资效果。此外,改组还破坏了统一的技术政策、使统一行业的科研和设计力量无法集中。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摘编自顾学宏《评赫鲁晓夫时期的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苏联工业和建筑业改组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苏联工业和建筑业改组的影响。
2022-02-15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二轮拔高卷2-【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材料   甲午战争失利,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转折点。相较于“专用西法”的日本军事的飞速发展而言,中国无疑已经落后了。迫于内外压力,1901年光绪帝下诏宣布:“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已久……著即一律令永远停止。”张之洞主张通过仿效开办军事学堂,大量培养中下级军官,鼓舞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与此同时,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编练新式陆军之际,兴办起一系列随营武备学堂。这一时期的军事学堂结束了以往各自为政、混乱不堪的局面,军事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为了统一各学堂的学制和教学,清廷开始着手建立军事教育管理机构及军事教育体系。为了满足新军扩编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广泛设立新式军事学堂,并积极派遣留学生赴外学习。辛亥革命前,军人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军人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已经登上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

——摘编自甘少杰《清末民国早期军事教育现代化研究(1840192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性警悟,晓书史”,真宗“阅天下封奏”,凡有疑难,她都能援引此前事例、制度答对,“益为帝倚信”。真宗驾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仁宗十二岁即位,太后“称制凡十一年”,先后提拔了王曾、吕夷简、鲁宗道等贤臣,能够虚心接受这些人的进谏。称制期间,太后也曾借口仁宗年幼,试图“欲独受群臣朝”,但终因大臣“力陈其不可”而作罢;与仁宗同往慈孝寺时,她曾让自己车驾走在仁宗前面,但当鲁宗道指出“(妇人)在家从父,嫁从夫,夫殁从子”后,她也欣然接受。唯有临死前,她“服天子衮冕(服饰)”谒太庙,群臣勉强依从。但太后终不愿意辜负真宗对她的恩遇,当有人献媚太后,呈上《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后人评论,章献明肃太后“有吕(雉)武(则天)之才,无吕武之恶”。

——摘编自脱脱《宋史·后妃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章献明肃太后能够临朝称制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章献明肃太后没有像吕雉、武则天那样建立个人专制统治的原因。
2022-04-30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5月30日——选修选做类主观题型练-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明代江南田赋繁重,农民大批逃亡,赋税拖欠。明宣宗派周忱以江南巡抚身份调查处理税粮积欠问题。当时江南田粮运送北京,有军运,有民运。“军船给之官,民则僦(租赁)舟,加以杂耗,率三石致一石,往复经年,失农业。”他与漕运总督陈碹议定,改由民运至淮安或瓜州交兑,再则漕军接运至通州。运输要加耗,“豪有力者只供正额,而一切转输诸费,其耗几与正额等,乃独责之贫民。”对此,他创“平米法”,不分大户、小户,均按正米及耗米合计。后来,他对原来税重的地方征收金花银,田赋实物税粮改折为白银,对纳税者免除了运输等盘费与麻烦。他还推行了一系列其他辅助措施。在他去职后,江南人民怀念他的政绩,给他建造生祠,他的改革还为明朝中后期赋役改革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周志斌《明代周忱苏松赋役改革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忱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忱改革的意义。
2022-04-08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押全国卷45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屋舍之税起源很早,且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先秦的“廛布”首向官府管辖市场中的商业用房征税。汉代的“市肆之税”指向官府和私人用房,既有商业性用房也有居住用房,具有城市土地利用、屋舍和经营税共征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店舍之征开始对房屋划分等级,屋舍之税的征收办法开始具体化。唐代“间架税”具有单一屋税的性质,征税办法的操作性强。五代十国时期“屋税”之名正式出现,且成为国家常赋。宋代确立城郭之赋以及宅税和地税的分野。由此,屋税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税目,改变了此前屋舍、土地利用和经营税混而征之的情况。这一嬗变,是我国古代城市不断发展、人口增多、城市建筑用途多样、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据吴晓亮等《先秦至唐宋屋舍之税嬗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到唐宋房产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房产税改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后期,外国银元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多次发生金融恐慌。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请旨在广东开设铸造局铸造银元。1894年,湖北省也开始设局铸造银元。1904年,为统一铸币权,清政府决定在天津设立国家造币总厂。清政府还设置币制局,负责统一币制等事务。1909年,度支部制定《通用银钱票暂行章程》,由大清银行垄断纸币发行权。1910年,度支部颁布《兑换纸币则例》,明确规定纸币的兑换发行权统一由大清银行管理,抛弃了宋金以来发行不兑换纸币的弊法,但滥发纸币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度支部拟订了《银本位币制则例》,建议七钱二分制为银元单位,还对新式币制的种类、重量、成色、铸造、发行以及流通等都做了具体规定。清末,由于赔款、编练新军以及举办新政等等,政府财政收支不断恶化,币制改革所需巨额开支无法负担。辛亥革命爆发后,政局变动,晚清的币制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摘编自邹丽霞《晚清的币制改革及失败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币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的币制改革。
2022-01-10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一轮巩固卷04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