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顾方舟(1926—2019),病毒学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5年,江苏暴发大规模脊髓灰质炎疫情,顾方舟团队临危受命,在昆明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开始自主研制疫苗。1960年底,首批500万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1964年成功改进剂型,将需冷藏的液体疫苗制成固体糖丸,一名儿童只需服用一枚糖丸就可达到免疫效果。脊髓灰质炎的年平均发病率大幅下降。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顾方舟一路艰辛跋涉,护佑中国儿童远离小儿麻痹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他“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摘编自《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方舟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方舟、屠呦呦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字少穆,1785年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道光十二年(1832年),林则徐在赴江苏巡抚任途中,目睹“灾民于沿堤搭棚栖止”的惨状,提出救灾12项建议,并在江督陶澍的支持下得到实施。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有《四洲志》《华事夷言》等,这些著作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综括各种资料完成了一部有关农田水利的优秀著作——《畿辅水利议》,总结了历史上北方农田水利的经验。林则徐写下的《壬寅日记》,后被整理为《荷戈纪程》,它记录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交通状况、民众生活、贸易情况、驻军和民族关系等多方面内容。

——摘编自吴伟宁《论林则徐的历史贡献》等


(1)根据材料,概括林则徐所做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林则徐的历史贡献。
2022-06-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陶澍(17771839),湖南安化人,是嘉庆、道光年间的名臣,著名的理财能手,曾经当了十多年的两江总督。在林则徐、贺长龄、魏源等属吏的协助下,他兴利除弊,政绩斐然。他大胆改河运为海运,在运河发生水患时,将当年的漕粮按时送到北京;他改革整顿两淮盐政,改引为票;他兴办全省河工,治理水害,大修水利。陶澍出身贫寒,“少负经世志”,也是当时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代表人物。他和龚自珍、魏源、林则徐、贺长龄等人志同道合,敢于正视现实,关注民生,揭露封建衰世的黑暗和腐败,要求改革内政,严禁鸦片,加强军务,防御外敌,不愧为一代名臣。

——摘编自平湖月满《河山曲:追寻一个真实的左宗棠》


(1)根据材料,概括陶澍担任两江总督时期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陶澍被称为“一代名臣”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鲁大地给了山东人一副伟岸的体魄,北国苍茫,山高地阔,黄河雄劲奔放,山东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野性。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的那种博大宽广就是山东人的胸怀!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写了一副对联:上报九天五谷丰登,下表九泉一门忠孝。横批:又是一年。父亲看了后,说横批不好,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把横批改成“勤俭持家”吧。

《二十四孝》辑录了24个“孝动天地”的故事,其中有关山东人的就有龇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为亲负米的仲由,卖身葬父的董永等。

——摘编自《全景扫描山东》

材料二   《水浒传》的核心价值观有两个,一是忠义价值观,二是暴力价值观……忠义文化一直是江湖帮派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各种帮派都会设置各种帮规,而帮规要体现的就是忠义文化。一方面忠义文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一致,使帮派能存活于社会;另一方面则是用这种思想意识去控制与约束,是一种精神管理的需要。

——《水浒传讲的是忠义与暴力》


(1)依据两则材料,概括山东人的性格特征。
(2)依据所学知识,概述山东人性格特征形成的地理和历史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杜佑(735 ~812)唐中叶宰相,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生于世宦之家。历事唐玄宗至宪宗六朝,长期居官任相多年,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比较了解,对朝政弊端有所认识。他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已任”,针对时弊,提出节省开支,裁减官员的主张,又精于吏道,颇受朝野敬重。在淮南任职期间,开雷陂以广灌溉,辟海滨荒地为良田,积米至五十万斛。公元800年,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死后其子求为节度使,唐廷不许,命杜佑讨伐。杜佑调集大批战船,派部将孟准为前锋攻徐州。他公事之余,勤于著述。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为来今龟镜”,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

——摘编自《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杜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杜佑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佑成就取得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