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产生过各种救国口号,例如“实业救国”、“经济救国”、“物质救国”、“工业救国”、“农业救国”、“航空救国”、“交通救国”、“君宪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卫生救国”、“医学救国”、“文学救国”。这说明(   )
A.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的思想主题B.西方侵略激发了国人的民族主义思想
C.近代中国救国运动缺乏统一领导D.近代救国口号泛滥,实际收效甚微
2020-05-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19-2020高一5月阶段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3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下列理论创新成果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是(        
A.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以人为本
C.“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D.全面、协调、可持续
2019-12-2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中国科技不再受计划经济的干预
C.中国国力显著提高
D.中国科技获得了苏联的技术支持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我国,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并形成一个固定的人格化的、女性化的隐喻结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情。她最早出现于闻一多于1925年3月创作的《七子之歌》。诗中将“祖国”比喻为“母亲”,将割让的殖民地比喻为“子女”,从此,“祖国母亲”的类比在全国的白话文中流行开来,也标志着“祖国母亲”这个概念隐喻的正式形成。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使用和引申,其影响也从文学领域扩展至政治社会领域。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祖国母亲”的隐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今天她已然是我们语汇中的一种“超稳定结构”。

——摘编自潘祥辉《“祖国”与“母亲”是怎样相联的:近代爱国主义话语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解读“祖国母亲”形象。(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证。)
7 . 据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规定:每年清政府可选派30名幼童赴美留学。但国人听说西方野蛮人会把留学幼童剥皮,再把狗皮贴到他们身上,当怪物展览赚钱。结果,仅有30个名额的首批留学任务竟然没有完成。这反映了
A.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B.美国改变了对华侵略立场
C.清政府比较注重人才培养D.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社会领域,只有引发制度变革的进步行动,才称得上真正的革命。”他的这一观点立足于
A.革命史观
B.唯物史观
C.社会史观
D.近代化史观
2019-06-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面临着“五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古老中国步入了前所未有的、与传统农业社会迥异的、现代性逐渐增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从一个封建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先进的近代工业国家,从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法制国家,从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大国转变为一个有着现代民主平等意识的新型国家。由于发生了同西方国家的巨大碰撞,鸦片战争使传统的封建超稳定结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旧有的封建模式遭到了亘古未有的巨大挑战,再也不能维持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适应形势,尽快变革,使中国迅速摆脱那种阴影和困境,通过认识和纠正自己的短处与不足,学习西方的优点与长处,重新振作以走向近代化。而放置于现实中,这样的认识则相当不易达成共鸣,某种程度上,这可能也正是近代中国在许多方面悲剧生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百度《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0 . 杨宁一在《现代化理论》中提到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以下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属于同一类的是
A.中国、日本
B.美国、日本
C.英国、中国
D.法国、中国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