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典籍中,“革命”一词是指顺承“天命”的朝代更易之意。及至20世纪初年,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用西学中“革命”(Rerolution)一词的含义取代经典阐释并附以自己的理解,公开打出“政治革命”的旗帜以号召国人变革或推翻专制皇权。

——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材料二 长期以来,在对待传统政治制度问题上,曾存在绝对化的倾向。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其一是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其二是积累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人事管理的经验。现实政治制度的优点与缺点,往往与传统政治制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辅——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逐步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据何教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与现代学者对待传统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及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使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这就以实践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14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史料史实史观史论对点精练-第六单元三维解析小论文第二节观点型小论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中“迫使一切民族”改变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在中国的表现。
2019-07-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为守卫京畿,清朝除在京津冀地区布防八旗兵外,还设立了正定镇、天津镇等七镇绿营兵。明清时期,京津冀一带有许多商人来京贩粮,北京也吸纳津冀之土特产等。《河间府志》卷七记载,该地贩盐商人来自沧州、天津,贩木材商人来自真定(今河北正定)。

——百蔽军《明清时期的“京津冀一体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后,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近代史上天津曾经是河北省会。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被立为直辖市。到1958年,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国家决定把天津划入河北省,天津成为河北省省会。进入60年代后期,当时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沿海地区的省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从安全角度考虑,河北省省会从天津迁回保定,天津从省辖市又一次变为直辖市。

——《中学历史参考资料》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行政地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1981年,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


(4)根据材料四,指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发展步骤。结合所学,说明实施一体化战略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