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为追求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与奋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富,农战也”。荀况认为富国并不单是为了强兵,归根到底是为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家财富,提出“上下俱富”。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900年庚子事变后,外患日亟,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和部分开明人士积极提倡“振兴实业”,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其根本在先致力于农工商”,在此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从而形成著名的“棉铁主义思想”,且“实业之兴衰,关乎国势之存亡……而且国家赋税可以增,百姓生计可以足,数十年外溢之利权可以挽,富强之基实系于此。”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并对农产品在内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管理……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广电通讯、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讯产品分别增长25.9%至1.2倍。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在经济发展策略中的相同点。指出张謇等人的经济发展策略与古代相比有何新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策略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2021-04-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反现代化”并不反对现代化)。……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现代化”和“反现代化”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运动在同一过程中出现。


完成下列要求:
(1)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现代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有哪些表现?
(2)据材料观点,你认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3)关于这场“反现代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请任选以下若干角度:运动的指导思想、经济、思想、结局或影响等,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晰、130字左右)
2019-01-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沭阳县如东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介绍,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顺应世界潮流
B.走向民主共和
C.启蒙国民思想
D.拯救民族命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