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屈辱中产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三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孙中山等人试图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发展道路来实现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但以失败告终。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道路……之后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以世界大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汤水清《世界历史与中梦》

材料二美国学者普遍认为《独立宣言》是美国梦的根基自由女神像是美国梦的象征,“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给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句话引了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来到美国实现自由的梦想。在《独立宣言》之后制定的宪法等各种法律为美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法治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实观自己的梦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个人再好的梦也难以实观。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人还没有得到自由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人们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国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马丁路·金《我有一个梦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孙中山等人试图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发展道路来实现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和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并据此分析出新中国建立前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追求笑现民族复兴梦的手段途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美国梦提供法治保障的美国宪法确立的原则。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美国“法治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虚伪性。
2020-03-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湘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线上自主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   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四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的新国家观念。

(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

(3)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说明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及其思想原动力。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社会是中国所有社会中最复杂的一个社会,它同时将多个社会意识形态和结构层次复杂地融合在一起。各种社会阶层,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漩涡里挣扎、探索、融合。社会结构在断裂中重组,再衔接,社会生活天翻地覆,新的生活方式层出不穷,刺激、颠覆着几千年的传统生活惯性。各种社会意识互相交融、博弈,中国人民面临着不断的抉择。中国几千年的静态社会形态,在资本主义的轰鸣机器侵略下,不断地接受着新的改变,禁不住留恋着旧日的辉煌。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是激变的历史,是几千年历史老病在百年内积聚、爆发,是经过几千年孕育的痛苦分娩。

——摘编自导读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4 . 下图为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图。该材料反映了
A.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质变
B.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
C.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2019-02-26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建国初期,中国的工业经济基本布局于东北和华北;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三线战略则着力于中西部;20世纪80年代,“东南沿海优先发展战略”被提出与实施。以上发展战略的变化
A.是对旧体制的一种突破B.始终与中苏关系的演变紧密相关
C.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布局D.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成果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从中国社会里直接孕育出来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因此,他们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社会环境下,脱节是正常的,但它又必然影响到改造中国社会现实、建立近代生活的实效。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法之一,它以六十年为一循环周期,从甲子到癸亥,周而复始。

19世纪以来戊戌年中外历史大事简表

干支纪年公元年份中国外国
戊戌1838黄爵滋呈《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禁烟事务摩尔斯首次公开示范电报;英法美等国商人在广州走私鸦片;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说的主要论点
1898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百日维新”与京师大学堂成立;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英国人亨利·林德菲尔德成为世界上首位因车祸死亡的人;美西战争后,美国夺得西属大片殖民地;居里夫妇发现了化学元素镭
1958中朝发表联合声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发展规划纲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最后一台蒸汽机车头在荷兰开进博物馆;美国继苏联之后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英美科学家完成核聚变试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2018改革开放以来的第24个“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列装空军作战部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第48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022相约北京)钟文艺表演向世界发出邀请

请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围绕“六十年一甲子”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主题鲜明,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是内因起主要作用,还是外因起主要作用,学术界争议较大。“冲击——反应”模式认为,中国的变化主要是对西方冲击的反应,西方入侵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近代”模式,即现代化模式,认为中国在西方入侵前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传统模式里循环;在西方入侵后才开始模仿西方现代化的道路,走向现代化。

“帝国主义”模式把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作为中国近代各种变化的主要动因,把近代以来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归之于西方。

很明显,以上三种模式都强调外因的作用;而以美国学者柯文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则关注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因。目前学术界重视内因的积极影响,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内外因素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原因的种研究视角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数据图表是历史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是计量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表反映的是1850-1900年上海外贸主要出口商品的近似百分比(%)情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从计量史学研究的角度,对上表材料做出一个简要的分析报告。(要求;报告主题明确,内容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10 . 某学校学生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下多地了解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1:源头:中西文化的异同。

材料一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文化的异同。
探究2:中西近代化进程的发展。

材料二   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我个人以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唯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的。然而问题却在于,一旦有了某个文明早着先鞭率先进入了近代化,则别的文明也必将步它的后尘步入近代化。近代化是唯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辨。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代化进程中的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兆武《中西史化交流史论》


(2)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相比,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民族特色”
探究3:现代:猜疑隔绝两败俱伤,互信开放互惠共赢。

材料三   有头脑的苏美关系观察家没有理由埋怨克里姆林宫对美国的挑战上帝使美国人民受到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负有的道义和政治领导的责任。

——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长期相互隔绝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是如何逐步与世界接轨融入世界的?
(4)综合以上探究及所学知识,归纳阻碍或推动中西交流的主要因素。
2019-06-05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