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的救亡与启蒙

材料   1840年以后,救亡以实现民族独立、启蒙以实现人民解放成为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中国救亡型的民主启蒙引发哪种力量的觉醒,哪种相对应的民主救亡方案就会先拿来救亡。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救亡策略虽然不可能突破君主专制体制,但它们却不经意地点燃了现代科技意识、世界意识、救亡意识的启蒙星火……五四运动前,改良派的君主立宪方案、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方案相继失败,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启蒙偏离中国救亡道路的必然结果……新文化运动推动资产阶级的民主启蒙达到高峰。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保留和转向,马克思主义逐渐成长为民主启蒙的指导思想。

——改编自刘永春《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中的民主问题研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解读中国近代前期的启蒙之路。
2021-08-0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一   19191920年部分报刊文摘

19193月,《晨报》发表的《俄罗斯之研究》指出:这回俄罗斯革命,总算是二十世纪一桩大事。那些过激派的举动,究竟是祸是福,总应该大家细细的研究。
1920年春,《申报》转载的《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帝俄政府在中国东北以及别处,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
19206月,《国民》杂志发表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应该怎么样运动》指出: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起因、革命力量、革命手段与中国国情完全相同。并强调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由“经济改造”到唤起“觉悟”是建立新社会的路径。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的丰富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走俄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2)为何毛泽东说“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对此做出说明。要求:从以上“三个法宝”中任选其二,进行说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5-12更新 | 31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普遍的社会思潮。特别是五四以后出现的种种主义、主张,可以说是对“改造中国”问题交出的一张张答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造中国”的主张

人物主张
孙中山
18661925
为什么要改造呢?因现在中国政治非常腐败。教育立国、兴办实业、地方自治等在黑暗政治下,都是没有大希望的。改造中国之第一步,只有革命,须先搬去这三种的陈土—武人、官僚和政客,造成一灿烂庄严的中华民国。

——孙中山演说《改造中国之第一步》(1919108日)

梁启超
18731929
“主张解放精神物质两方面一切不自然不合理之状态,同时介绍世界新潮,以为改造地步”,“指出国家的革新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条大路,那条大路就是要造成一种思想的革新”。

——摘编自《改造》(19191922

李大钊
18891927
帝国主义强盗都是我们的仇敌,北京“东交民巷里有我们的太上政府”。改造中国要从经济组织、经济构造上进行根本改造,要以布尔什维主义为指导,用“社会革命”的方法来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造。

——摘编自《五四时期李大钊的社会改造思想》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中“改造中国”主张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主要事迹
张謇(18531926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张謇主张“实业教国……
赵尚志(19081942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任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牺牲。
2009年赵尚志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汤飞凡(18971958幼年常听父老谈论维新、改革,“学西方、学科学,振兴中华”。这些思想不知不觉地透进了他幼小心灵。他从小在家乡看到穷苦农民贫病交加,中国被人讥笑为“东亚病夫”,就立志学医,意欲振兴中国的医学……是中国微生物科学的奠基者,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微生物学家之一。

根据如表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其他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楚、逻辑合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2年11月,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发出征稿信∶“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众多文化精英表述了他们对于未来中国的梦想,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上第一次集体“做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梦想
姚楚英(教育者)中国自五四运动后,全国苏醒了些,继之五卅运动、东北义勇军、十九路军的奋斗,中国民族的脑筋被热血洗涤。因此,未来的中国,非但不会亡国,而且是光明的、进步的、科学的、美的新中国。或者经过一番苦难危险,执东方的牛耳,为世界的新兴国,那时无论海内外的同胞都得享受平等的幸福,同时替世界弱小民族求解放。
章乃器(经济学家)自从世界恐慌日趋严重,帝国主义加急向外侵略,中国内部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化;使中国民族明白地见到,非革命无以土寸图存。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革命成功的日子,就是全世界弱小民族解放和帝国主义整个崩溃的日子。
彭芳草(杂志撰述员)我梦想着未来的中国,政府不守无抵抗主义,也不向国际联盟求救。
徐伯璞(山东正谊中学教员)世界第二次大战已到了一触即发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中国翻身自强之时。大战将促起了中国的自觉,促成了中国的团结,更促成了中国走上了奋斗争生存的道路。甚至使中国一变而成为东亚强国。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便轻而易举了。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中知识分子对时代命题思考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6 . 杜甫有云:“家书抵万金”,而历史人物的家书则是有关历史事件比较特殊的史料。阅读下列两封家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427日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注:林妻名)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材料二   192511月,奉军将领郭松龄向全国发表《反奉通电》,并将原奉军第三方面军改称为东北国民军。林觉民的堂兄,即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出关反奉途中受到奉军袭击,中弹身亡。1227日梁启超在《致思成书》中将这一噩耗告知了远在美国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今天报纸上传出可怕的消息,我不忍告诉你,又不能不告诉你,你要十二分镇定着,看这封信和报纸…林叔叔这一年来的行动,实亦有些反常,向来很信我的话,不知何故,一年来我屡次忠告,他都不采纳。我真是一年到头为他捏着一把汗,最后这一着真是更出我意外。……


从林长民、林觉民兄弟的抉择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北京·高考真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7 . 从战歌到国歌

材料一   1935年5月,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丰子恺感叹,“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9年前后,《义勇军进行曲》与《保卫黄河》一起在延安地区传唱,国民政府也将该歌曲编入《中国抗战歌曲集》。1940年,美国歌手罗伯逊翻唱《义勇军进行曲》,以《起来》为名录制唱片,宋庆龄为之撰写序言称:“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传唱运动中发现了抵抗敌人的力量源泉。”二战结束时,《义勇军进行曲》成为盟军胜利凯旋曲目之一。

材料二   1948年5、6月间,针对美国扶植日本,中国民众掀起抗议运动,为《义勇军进行曲》填写新词,改作《反美帝扶日进行曲》:“我们万众一心,反对出卖人民,前进,争取自由和平”。1948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编辑的《群众歌曲选》中,《义勇军进行曲》排在首位,一同收录的还有《东方红》《八路军进行曲》等。同月,国民政府出台“禁止广播不良歌曲”清单,《义勇军进行曲》名列其中。

材料三   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对国歌歌词要求如下:(1)中国特征;(2)政权特征;(3)新民主主义;(4)新中国之远景;(5)限用语体,不宜过长。该《启事》解释如下:“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开国大典上,《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作为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奏响。


《义勇军进行曲》为何被新中国选定为国歌?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从材料三对国歌歌词的五个要求中任.选.其.三.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10-05更新 | 1986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2020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等级考)
8 . “模式”

1932年2月,美国学者费正清来到中国,师从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1933—1935年,费正清担任北京清华大学讲师,后回国。1942—1943年、1945—1946年两次来到中国工作。20世纪60代,费正清提出“冲击反应”模式。

材料一 蒋廷黻的“现代化叙事”模式并不复杂,他认为,中国在过去或许确实有着自己漫长的历史传统,但是到了近代,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错过了启蒙运动,中国不是近代世界规则的制定者,只是世界一体化过程中的迟到者,因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是要挑战世界已有规则,更不能对这些规则采取非理性冲撞,或鲁莽颟顸式的摧毁,而是应该引导国民尽快接受,尽快适应这些规则,尽快让中国和世界一样,和其他民族国家一起发展,共同进步。

——摘编自马勇《中国能现代化吗》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循环往复,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发生剧变,向近代社会演变。这种观点被称为“冲击反应”模式。费正清在表述其“冲击反应”观的时候说:“西方是19世纪和20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及其他种种进步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够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近代化。”

——摘编自郭燕飞《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略论》


解读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6-08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清政府的改革”

时间事件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人员的“同文馆”。
1863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近代新式学堂);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
1875年清政府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试备学堂。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维新变法思想迅速发展;清政府批准建立“天津中西学恩堂”,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
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成立,戊戌政变后继续保留。
1901年清廷明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0 .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演变

材料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其实践活动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据陈艳《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研究》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与近代社会”关系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