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这是一幅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简图,它体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进程。

根据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发展。(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22-04-15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关于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普遍的观点是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内政、军事、外交、财政、经济命脉以及文教的各种权利:中国的一些海港和地区成为他们独占的殖民地:全国各省区被他们所分割:中国陷入了极为贫穷衰落的境地。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在侵略过程中,殖民主义者带进来不少西方先进的制度和现代化工业:中国人出于救亡的需要和对文明的期盼,也曾长期以西方为师,开启并努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外国资本主戈入侵前,不仅自身发展缓慢,而且只是在原社会范围内的循环式的发展,缺乏内在的自我变革的力量,只有经过西方殖民者这些外来的破坏力量,才能推动它向前发展。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关于资本主义侵略与中国近代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解任何历史时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在近代中国,我们看到了几种发挥作用的强大动力。其中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则是潜藏的。

首先,自然是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命运的兴衰。

其次,在整个近代中国,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历史主题,它时而浮现到表面,时而转入地下。这种动力经久持续。

第三种动力是在新的天地里寻求求生之道,这个新天地是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强加到中国头上的。即抛弃旧中国的成分,采纳近代西方的东西。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人民从事物质生产劳动,发明新的劳动工具,生产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类物品,创造出一个“人化的自然”;人民在社会生产和交往中,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社会关系和制度体系,构建起愈益完善和复杂的人类社会,推进社会形态和历史面貌的更新变革;人民进行精神生产,发展科学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投身社会革命,成为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人民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统一起来理解把握。杰出人物只有满足人民利益、顺应人民愿望、得到人民支持,才能成就丰功伟业、彪炳史册。他们的历史贡献,归根到底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总动力中得到说明。

——摘编自颜晓峰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某一观点或整体观点)。(要求:观点明晰且正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0-03-19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学术界一般认为,近代化(又称现代化)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变化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现代化主要是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科学化和大众化。一般认为,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一种内生型现代化,经历了从思想解放到民主制度的建立再到工业革命这一过程,而中国的现代化更大程度上是在外来冲击下的结果,是一种外生型现代化,其历程恰好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相反,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鲜明色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6 . 近代以来,中国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与传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江南制造局成立后,一直是中国工业的骨干企业,尤其为晚清中国近代造船技术的进步贡献良多。一批中国早期技术工人也在这里应运而生,史称中国产业工人的摇篮。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从沪粤闽等地雇来工匠,开办了云南机器局,制造弹药并修理枪炮。1890年投产的贵州青溪铁厂,也从"上海采购机器招募匠工"。

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投产,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厂。张謇在南通着力创办大生纱厂,其建厂初期的劳动力绝大部分来自附近乡村,而技术骨干则主要招募自上海。1908年,"以抵制杭州城内售卖之洋纱、进口棉布、印花布为目的",当地商人集资开办股份制织布厂,"赴上海购置纺纱机,正加紧准备开业"。

——摘编自戴鞍钢《技术进步与晚清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时期中国的生产“技术进步与传递”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3-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发出约400余份通启,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 (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1933年1月1日《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特刊号刊出了142人的240个梦想。这240个梦或长或短,代表着那个时代大部分知识分子对于“未来中国”的认知。

(1)“他们——工人和农民和一切劳苦大众同盟在一起猛向着帝国主义及其在华黑暗势力作无情的搏战”。(中山大学教授 何思敬)

(2)“不是昏庸老朽的中国,将是勤劳大众的中国,不是剥削阶级的中国,将是中华民族的自主的中国,不是帝国主义者奴役的中国”。(新闻记者 楼适夷)

(3)“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打破一切民族和阶级的区别,全世界成功为一个大联邦。……一切平等,一切自由。”(中央监委委员 柳亚子)

(4)“人类无怨,以崎大同”(画家 徐悲鸿)

(5)“真正的平等的,和平的新国家”(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企业家 张相时)

(6)“中国一变而成为东亚强国。”(山东省督学 徐伯璞)

(7)“中国将为世界和平之天使,真正人的生活的建筑者。”(作家、翻译家 曾觉之)

(8)“实行计划经济。把中国工业化、电气化,把农业集体化、机器化。把私有资本的成分渐渐减少,到最后是经济组织完全社会主义化。”(读者 张宝星)

(9)“没有榨取阶级,也没有被榨取阶级……造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生活周刊撰稿人 毕云程)

(10)“我理想中的中国是能实现孔子仁的理想,罗素科学的理想与列宁共产主义的理想的。”(清华大学教授 张申府)

——以上据《东方杂志》1933年第30卷第1期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关于“中国的梦想”的建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材料一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并简述资产阶级追求近代“中国梦”的事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2020·山东淄博·一模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

1932年11月,《东方杂志》发起“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的征文活动。旨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第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第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主编胡愈之在征稿信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二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征“梦”活动反响热烈,截止到1932年12月5日,《东方杂志》共收到回函160余封。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推出“新年的梦想”专栏,发表了老舍、郑振铎、柳亚子、邹韬奋、巴金、林语堂等142人的答函。这些大大小小的梦大致分为九类:倾向于国泰民安的个人梦(106人)、民族复兴梦(40多人)、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30多人)、教育梦(40多人)、开明专制梦(少数几人)、自由平等梦、民主法治梦、噩梦、其他梦。

——据黄苏宜《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业于上海,以印刷为主业
1900年印刷《外交报》(中国近代第一份以评述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刊)
1902年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张元济进馆译印《各国国民公私权考》《近世陆军》等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责,改进印刷
1903年根据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编印“最新教科书”
1905年设北京分馆:出版严复译《天演论》,至1921年印刷20次
1906年出版严复译《法意》(孟德斯鸠著)
1907年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
1912年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被称为“教科书之巨琴”: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
1914年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设分馆于香港:创刊《学生杂志》
1915年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发行《科学》杂志:出版《辞源》
1919年始用机器雕刻字模: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白话文科书)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等


从上表中获取历史信息,围绕一个主题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