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一座城池

城市,亦有“记忆”。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以上图片所示历史事件都发生于
A.北京B.南京C.上海D.深圳
(2)依时序先后,为上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填写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3)仅凭图B,可用以研究
A.近代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事实B.中英双方对具体条款的诉求
C.作者对条约签订场景的认知D.清政府外事活动的一般流程
(4)为更连贯地呈现这座城市发展的面貌,你认为应再增补哪一时期的历史资料?解释你的回答。
(5)有人用“屈辱与荣光”定义这座城市。结合史事,对此定义作出解释。
2022-05-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1-2022学高三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社区发展

中文“社区”一词由费孝通、吴文藻等人从“Community”转译过来,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阶段表现
195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缺乏。
20世纪8090年代1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推广。
21999年,为向全国社区建设提供典型经验,民政部制定《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确定了11个城区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
21世纪以来12000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随后社区建设开始在全国推广。
22004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颁布,社区建设从民政部主导的以社区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上升到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
32010年开始实施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表明了我国对强化群众自治的肯定,物业管理企业的介入大大推进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4)民间自发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活动,城市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组织等。
未来发展展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发展之路:目标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关注弱势群体的进步;核心是既强调在过程中必须有当地居民的参与,也强调结果是让居民生活得更好。

——据李东泉《中国社区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李嘉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评析及中国社区管理机制初探》整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区发展的趋势,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诗经》中说:“民亦劳止,汔可小中国,以绥四方。”春秋时期,孔子在(礼记·礼运)中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是谓小康。”南宋时期,洪迈在《夷坚甲志·五郎君)中提出了“然久困于穷,冀以小康”。随后,“小康”就成为人们摆脱贫困、追求富裕的现实愿望。

——摘编自宋平明(“小康社会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总体上跨过温饱线;1994年起,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贫困人口快速减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践行“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在中华大地上打响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间与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邢瑞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康社会的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2022-02-12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苏州河十八湾

苏州河流经上海市区的河道全长26公里,仅普陀区约14公里的河道上,竞有18个弯道,这种情况在全国城市的内河中极为罕见。九曲十八湾,曲曲有传说,湾湾有故事。这些如数家珍的故事,就是上海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

2007年9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时提出,要挖掘苏州河百年工业文明,传承历史文脉,着力发展水岸经济,促进沿岸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使之成为水岸经济的一个亮点。以下是特意挑选苏州河十八湾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湾的相关信息:

材料一   潭子湾。潭子湾的南面现在有纺织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等。1878年李鸿章在这里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机器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潭子湾曾经是上海最有名的穷街,也是都市里最后的“村庄”。90年代以前,潭子湾与朱家湾、潘家湾和药水弄共称作“三湾一弄”,如今这里是上海著名的住宅区,高密度的“中远两湾城”。

材料二   朱家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准许日本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建厂,任何与中国订有“最惠国条约”的国家同时获得这一权利。于是日商的“内外棉”多家工厂在这里建立。外资企业的出现也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材料三   宝成湾,也被称为“纱厂湾”。这里更是崛起了丝织业的著名企业一美亚丝绸厂。至上世纪20年代,宝成湾区域形成上海纺织工业的摇篮和高密度聚集区,占到全国纺织业的20%;解放后,上棉一厂、六厂、七厂集聚,又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纺织集群。.

材料四   小沙渡湾。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扩展至小沙渡路(今西康路),渡口南岸形成居民点,亦称小沙渡。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英商美查公司在这里兴建了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的化工厂一江苏药水厂,得名药水弄。大批从江苏、安徽等地逃荒的农民来此谋生,这里成了上海滩著名的棚户区。1916年,中国第一家生产电风扇的民族工业企业-华生电扇厂,上世纪30年代号称“远东第一”的印染加工厂等均诞生于此。

20世纪20、30年代,小沙渡区域已成为沪西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人聚居地区。小沙渡湾还是中国革命火种最早燃烧的城市地区之一,聚集在这里的工人,在“五四”运动中最早登上历史舞台。1919年6月5日,内外棉三、四、五厂的几千名工人关车停工,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到11.日,上海共约11万工人和7万店员投入到“六三”大罢工。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曾经赞赏上海小沙渡和北京长辛店,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的起点。1920年中共早期著名工人领袖李启汉在小沙渡区域创办了工人半日学校,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工人学校。中国革命先驱陈独秀、李汉俊编辑发行过《新青年》《劳动界》等先进刊物,陈望道、李达、刘少奇等都在小沙渡工人区留下战斗的足迹。小沙渡湾又被誉为“赤色沪西”。

材料五   学堂湾。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一圣约翰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前身)所在。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9年,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是民国时期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曾培养出实业家荣毅仁、第一代外交家顾维钧、语言学家林语堂、一代报人邹韬奋、建筑大师贝聿铭等优秀人才。

材料六   梦清湾,又称啤酒湾。这里曾是上海啤酒厂旧址,其前身为1919年挪威人汉巽收购的外资企业,曾被誉为“远东第一”。随着苏河水岸生态建设工程的推进,苏河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景变美了。

近年来梦清园水城百舸竞渡,竞连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的奖牌,见证了苏河水岸环境的改善。

——以上材料摘编自金德琅主编《苏州河十八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近代以来苏州河畔工厂企业的性质,并简述工厂发展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小沙渡湾为何被称为“赤色沪西”?请说明理由。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苏州河十八湾的百年历史?
2022-01-01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只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英雄史诗。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就辛亥革命给我们的启示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6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振兴中华”这一口号源自于孙中山189411月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孙中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制,实堪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颂”,郑重空告“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193861日,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创作了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中写道:“一切的抗日民众快奋起……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推翻“满洲国”,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1940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

1950年初,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和优渥生活,克服重重团难四到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回国途中,他发表《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奋斗。

19813月,北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直白却饱含力量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成为80年代激励中国人奋发困强的磅碍精神力量,在城镇,在乡村,不少商店、工厂以“振兴”“振华”命名,在历次国庆游行的队伍中,“振兴中华”也是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近代以来世界上先后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模式。阅读材料:

材料一   西方式的现代化以资本主义议会民主作为政治制度,以选举民主作为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但单纯的选举民主最终会导致政党政客只关心选票和选民。西方式的现代化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富于活力但难以形成合力;苏联东欧式的现代化以单一的公有制为基础,基础厚重整合力强但缺乏多样性和活力。西方式的现代化建立在对于其他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侵略和殖民基础之上,构建起霸权主义世界体系,使得很多后发国家很难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又能保持自身独立。

——摘编自欧阳康《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里》

材料二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中国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就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影响。
2021-12-01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8 . 在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梦想,提出了一系列新中国国家的构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着追求与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27月,中国共产党指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1930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对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未来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全国工农群众自己的政权”。

19368月,中国共产党在《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将“新中国”国家概念界定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新中国”符号在复杂的革命环境里经过不断的演变最终确立。

——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时代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构想表述变化的关系”的命题作出阐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