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城市记忆

城市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印记;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城市形制各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欧洲谚语

材料四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五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六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两者之间的异同。
(2)材料二中雅典城市的布局有何特点?古代东西方城市反映的设计理念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推测这一谚语最早出现时期;概括中世纪城市基层治理主要特点。
(4)根据材料四、五,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外城市的发展?
2022-05-21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高三等级考复习综合测试4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上的上海变迁

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的设置再次把上海推向改革的前沿,历史上的上海也曾出现过“特区”。

材料一   1846-1900年上海城区的演变


注:①为旧城区 ②为英租界 ③为美租界 ④为法租界 ⑤为公共租界(有英美租界发展而来)

材料二   近代上海是在东西文化交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在中国人眼里是西方。

——《上海城市特质及其魅力》


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请你叙述上海城区构成的演变过程,并概括其变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近代上海“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在中国人眼里是西方”?
2020-04-0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城市:孕育现代文明的温床

汤谱逊说“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皮雷纳则说:“中世纪的市民阶级既是世俗的又是神秘主义的,因而他们为在将来的两个伟大思想运动中所要起的作用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问题
(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与庄园相比,有哪些新的特征?
(2)从城市兴起后300年间西欧社会新气象中阐释城市是“孕育现代文明的温床”。
(3)结合15、16世纪西欧的演变,概括城市运动在社会转型中的重要地位。
2020-04-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