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一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与2008年公布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的城市功能日益健全,人民生活条件不断完善。但与此同时,城市文化遗产的破坏程度却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不断激化

——康婷婷《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2)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遵循怎样的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平遥古城的保护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典范,简述平遥古城的文化内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83年,上海自来水公司的杨树浦水厂正式建成并供水;到清末,上海的租界和华界先后建成了各自的供水系统。其他城市如广州、武汉、北京也相继建立了自来水公司,向居民供水。一首词这样赞咏北京的自来水:“城北方塘一鉴开,千龙万蛇地下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城市基础设施的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B.工业文明影响着城市发展
C.城市化进程得到迅猛发展D.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
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
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D.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022-03-30更新 | 1472次组卷 | 48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面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人为单位),对该示意图分析合理的是
A.19世纪初伦敦城市化快速发展得益于重商主义推行
B.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促进纽约城市化
C.伦数、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是国家人口政策的反映
D.1842年(南京条约》上海开埠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2020-12-13更新 | 439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百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中国北部中国西北长江上游
长江中游

长江下游
东南沿海
两广地区
云贵地区平均
1843年4.24.94.14.57.45.87.04.05.1
1893年4.85.44.75.210.66.48.74.56.0

——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一批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率先发展为工商业城市,并带动交通和工矿类型城市的兴起与传统城市的转型,原有的管理行政中心型的城市制度已不适应。清末推行地方自治,各地富有的工商业者逐渐掌握所在城市的政治权力,并导致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专门管理城市的行政单位“市”的出现并推及全国。“市”的设置依据人口数量和税收性质,不取决于行政中心的地位,对城市的管理亦具有相当浓厚的资产阶级地方政权的性质。

——摘编于吴松弟《二十世纪之初的中国城市革命及其性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及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城市管理变化的积极影响。
6 . 下图反映的是1950年—1985年间我国(     
A.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B.外贸总额发展变化过程
C.科技人才数量变化历程D.文艺作品出版总数情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