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崛起的城市中,上海的发展最引人瞩目。尽管在宋元时期已是繁盛的港口,但上海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是在开埠之后。1843年上海人口仅为51万,随着航运贸易及工商业的发展,大批农村人口尤其是江浙农村人口进入上海;浙闽粤等地商帮、冒险家及世界各地人士纷至沓来。1900年上海人口超过100万,1915年超过200万,1930年突破300万,成为当时中国的特大城市。1949年上海解放时,人口达502.9万。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已成为能与伦敦、纽约、东京等比肩的世界性大都市。

——陈熙《中国移民运动与城市化研究(19551980)》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的法国仍是农业国,1846年农村人口约占法国人口总数的75.6%。为生计所迫,农忙季节农民涌入人手不足的地区做短工,后返回家园。1852年仅为收割而流动的季节工人已近90万人。……19世纪中叶后的工业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新前景,农民踏进城市,很少有回乡念头。蒸汽机、电灯和防水帐篷等新设备的出现,使城市建筑业可终年施工,工人无需按季节返回家园。最初,只有农村中最贫困者流入城市;后来各类人都卷进移民大潮。大量农村人口迁出,使遗留在土地上的人有多于以前的生存空间。19世纪下半叶,土地分散和土地再分割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但土地集中的趋势正在上升。……新式移民不再是旧式小农思想的因袭者,而是城市观念携带者。

——摘编自许平《法国近代农业人口的迁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上海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意义。
2021-05-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201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编制

材料二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发生深刻的变化,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传统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求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大中城市构成经济活动的重心。

——赵玉红、陈玉梅《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新问题》

材料三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选取图表中A—B、B—C、D—E中任意一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镇)化的发展方向和“科学发展”的策略。
2023-03-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83年,上海自来水公司的杨树浦水厂正式建成并供水;到清末,上海的租界和华界先后建成了各自的供水系统。其他城市如广州、武汉、北京也相继建立了自来水公司,向居民供水。一首词这样赞咏北京的自来水:“城北方塘一鉴开,千龙万蛇地下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城市基础设施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在近代中国(     
A.上海城市化水平领先全国B.租界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源
C.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D.城市发展顺应工业化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一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C.“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编制的“1956~1963年市镇与农村人口迁移情况表”(单位:万人,户籍迁移人数=人口户籍增长数-人口自然增长数)。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B.中国城市化进程过快
C.农村经济滞后于城市经济D.城市化缺乏经济支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甲午战后到抗战前的40年间,城市化率提升了3个百分点。然而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城市化率又降低了近0.6个百分点。以上变化说明
A.农村面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B.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
C.政府加强了对城市人口控制
D.城市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2019-09-14更新 | 332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