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个地方如果出现一个专业化的大工厂,就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英国曼彻斯特,机器纺纱出现——织布业——印染业,随后,其他制造业、商业、金融保险、建筑业……。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1893年的中国地区城市化率为6.5%,1949年,全国工业化率12.57%,城市化率10.6%。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某学者认为,社会环境不同是中英两国近代早期城市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近代城市化的不同社会环境,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   “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

——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不断改革。1962年政府颁布《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84年颁布《关于农民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85年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97年颁布《关于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的共同出发点是(     
A.缩小城乡差别B.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发展农村经济D.推进城市化的进程
2022-09-02更新 | 159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国家,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英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1848年、经过议会辩论,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法案规定:“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广泛任命检查巡视员,派他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这使得地方政府强烈不满,由此,1858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1年,议员提出并成立了地方政府委员会,推动议会颁布了1872年《公共卫生法》,1875年,又颁布了强化、巩固有一切成果的《公共卫生法》,规定“任何被通报为污染物制造者的受委屈个人都有中诉抱怨权”,这使得检查员所做的工作极易遭人误解,这些法案连同1875年的《食品和药物法》“共同构筑起了英国近代乃至现代社会公共卫生立法和管理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

材料二   1951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1953年、政务院批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到1965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机构增加了16倍、医师(技师)增加了11倍、卫生部还先后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1954年)、《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思路,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9年,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摘编自吴超《从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与现代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上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其产生的相同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结论
A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非洲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同步发展
B古希腊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太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村社大会有权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C20世纪末,拉丁美洲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其次是法语,仅少数人讲印第安语二战后拉美国家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D1875年世界城市化比率不到10%,1950年接近30%,到2015年则超过50%世界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发展的总趋势
A.AB.BC.CD.D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3年上海部分名绅富商在城市繁华之地和人群聚集处的街道两旁搭建简易屋棚,其内挖较多的土坑,供路人便溺。19世纪60年代,上海出现了在外国租界兴办的公厕,上海地方社会精英遂起效仿。随着市区公共场所逐渐时兴,新式公用事业相继出现,市民的卫生观念不断增强,市民对城市卫生条件有了较高要求。1894年工部局卫生处投资建了4个公厕。20世纪20年代以后,公厕数量迅猛增长。水电煤气的城市设施给公厕提供了清洁的可能,城市的组织管理不断强化,公厕等公众设施得到较为全面的保障。在运营方面,上海公厕经历了从商办到市办的制度化过程。民国时,上海市政财力有限,政府采取竞标承包的商办方式经营公厕,但出现了部分承包商降低卫生标准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从颁布规范和实施取缔两方面整顿公厕卫生;社团、市民均参与其间,一些行业也参与到公厕的共建之中。

——摘编自苏智良、彭善民《公厕变迁与都市文明——以近代上海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公厕变迁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上海公厕变迁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部分城市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城市人口比较示意图,这组图表共同反映出该时期我国
城市1927年1935年增幅
上海264万人370万人40%
天津112万人125万人12%
武汉85万人129万人52%
石家庄4万人6.3万人58%
唐山4.8万人7.8万人63%

A.城市化发展较迅速B.通商口岸经济发达
C.经济建设卓有成效D.工农商业均衡发展
论述题 | 较难(0.4) |
8 . 近代时期,拆城筑路并将老城街巷改造为新式马路,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马路主义(roadism)的城市建设模式逐渐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高幸《新生与转型——中国近代早期城市规划知识的形成(18401911年)》


依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9 . 1871年,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时,城市人口占62.8%。苏联1940年国家工业化实现后,城市人口占33%。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差不多高出苏联城市人口比例一倍,原因不包括
A.两国资本积累方式不同B.苏联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
C.两国发展工业类型不同D.苏联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
2022-02-20更新 | 40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为中国近代城镇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化
时间城镇总人口城镇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
1843年2072万5.1%
1894年2351万6.0%
1949年5765万10.6%
A.呈半封建半殖民地特征B.低速推进C.得益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分布不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