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5%。其中,内地新设城市29个,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52%。据此可知
A.各区域经济结构已趋于平衡
B.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苏联援助促使城市数量增长
D.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64—198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城市4个,扩建了70余个新兴工业城市,重工业成为这些城市的特色,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
A.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制约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
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一定程度受外交环境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如表为1930年代中期河南省部分城镇地价一览表(单位:元/亩),由此推知,这一时期的郑州
地名商业中心住宅地园圃地
最高普通最高普通最高普通
郑州(县城)30001000300100160100
开封(省会)80002000120040020080
永城(县城)454030252020

A.商业中心成为城市核心B.城市绝对人口数量庞大
C.经济发展水平超越开封D.依然为典型的传统城市
2019-04-28更新 | 8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四川省百校联考2019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中国“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不同时期的城市折射出当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族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更强大的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三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影响中国城市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上表能够反映古代中国大城市变化的多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城市化水平与一国社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对下图认识正确的是
A.过渡时期开启了城市化进程B.“大跃进”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
C.“文革”阻碍了城市化进程D.新中国初期城市化水平总体不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古今中外地域中有很多带“州”的名称,下列对“州”的区划沿革表达正确的有
A.“州”作为地方行政区划最早开始于唐代
B.在1787年宪法中,美国各州仍能行使一定的国家主权
C.有些州名源于传说中黄帝时代将全国划分的“九州”
D.新中国成立后“州”的行政区划仍然存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