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弟,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国外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 . 社会的变迁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如糖蜜糕、灌藕、缎背心、逍遥巾、四时玩具。……画山水扇。……其余桥道仿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至三更不绝。这批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市民阶层,他们经济富足,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又有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推动了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等

材料二 田地拒绝他们工作,他们就到工场去找工作……大批出生于乡村的人们终于在伯明翰、利物浦等城市选定了住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规模》等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资本主义的某些发展,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布局、性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开始向近代城市转化。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还有一些新型城市的兴起,同铁路的修建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辉《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及其动因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2020-08-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城市化与传统城市化的区别,一是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依靠工商业拉动,不是自然增加和政治、军事性移民的结果;二是要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整体转型,绝非城市人口数量的机械增长和城市空间的简单扩张。基于此,可以认定近代中国并不具备现代城市化的基本条件。于是,外部力量充当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主要推手,中国早期现代城市化和城市早期现代化开始艰难启动。

——摘编自涂文学《外力推引与近代中国“被城市化》

材料二   全球的城市化已经历了三次浪潮:欧洲城市化、美国城市化、拉美与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城市化。其中,现代中国城市化靠本国人口的流动推进,外来移民数量极少,人口总规模达到6—8亿,远超世界前两次城市化。预计耗时40年左右,仅相当于第一次的不到第二次的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复杂交织时期的现代中国城市化重视发展质量,对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经济迅速发展使能源、原料价格极高。

——据仇保兴《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的中国范例——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缺乏现代城市化条件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城市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据此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城市化道路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作为传统政治中心的北京城的经济发展仍停留在以手工业为主的阶段,对周边农村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城市人口增长与核心区规模的增长都比较缓慢。1912 年以后,由北京近郊及外地农村流入的人口逐渐膨胀,至1948年增加了2.77倍。同时失业或无业人口也越来越多,据统计,1935 年全市无业人口的总数达64万多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5%.1928年以后,那些为少数上层社会服务的古玩、皮货、首饰、钟表行业以及餐饮业等商业服务业也面临严重危机。

--摘编自邱国盛《近代北京上海城乡关系比较研究》

材料二 建国以来有关城乡关系的主要政策年份

年份主要政策
1949经济建设坚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
1953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统购统销。
1958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
197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
1997从农村到小城镇务工或者兴办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在小城镇购买了商品房等人员可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2002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017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摘编自颜昌武《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中的城乡关系一个非对 称双向运动的分析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北京城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上海发展看近代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一          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华人职业分布表

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职业人数
苦力544鸦片馆主353杂货商329钱庄助理228
百货业主453洋行雇员344船民253茶叶店主174
裁缝375木匠、建筑工、承包商330船商、丝商、棉商230老鸨222
小贩165米商123酒店业主151糖果商、面包商119
佣人152典当商119理发师132煤商95

                                                            ——资料来源:《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

材料二

1865年   英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清廷批准江南制造总局成立

1867年   租界设立上海水龙公所,以供消防之用

1872年   英商出资创办的《申报》

1884年   英商主办《点石斋画报》创刊

1896年   上海徐园放映电影,这是电影在中国的首次放映1897年   夏瑞芳、鲍咸昌在沪创立商务印书馆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开业   《女学报》在上海创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妇女报纸

1911年   《新申报》号外在次日报道了北京学生五四爱国示威

1925年     日商纱厂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

             ——摘自熊月之《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

材料三   


         注:专门事业指工程师、科学家、律师、医生、记者、作家、会计等;杂类指传统服务行业(小商贩、洗衣、帮佣、理发等)和少量游民及帮会成员。

            ——摘自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表根据数据绘制


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上海开埠早期,租界内华人职业分布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中体现了上海社会哪些方面的变迁?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三,华人职业分布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上海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
1820年3737723506.3
1840年4128126686.5
1893年3367726687.9
1920年44377470010.6
1936年46136526311.4
1949年54167576510.6

——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为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时期。1953年,随着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业化的启动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1957年底,中国非农业人口达9949万人,其中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达1500万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15.4%。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分析》

材料三   二战后,法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资料显示,法国的城市化率由1946年的53.2%迅速增长到1975年的72.9%。同时,该时期也是法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现代化得以实现,乡村设施大为改善,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乡村多元化功能更加显现。乡村的发展对推动法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功能拓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节选自《法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乡村政策演变与乡村功能拓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城市化与二战后法国城市化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中西方的城市化进程,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2019-09-2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两种成功模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历史因素。
(3)结合材料三中的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19-06-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中世纪的城市

材料一   如果总览历史资料,无论关于空间或时间方面的,我们将发现我们所得的材料   是残缺不全的。欧洲的广阔地面上,在长久时期内,好象曾笼罩着一块漆黑的帷幕。当这幕布揭开的时候,城市已经形成。

——摘自汤普逊著《中世纪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在我主降生后第一千三百四十八年,意大利的城市中最美丽的城市——就是那繁华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怖的瘟疫。任你怎样请医服药,这病总是没救的。也许这根本是一种不治之症。这瘟病太可怕了,健康的人只要一跟病人接触,就染上了病,那情形仿佛干柴靠近烈火那样容易燃烧起来。

——摘自薄伽丘《十日谈》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城市复兴的时间和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以一位游历者身份谈谈你在佛罗伦萨的见闻。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中世纪城市对揭开欧洲“漆黑的帷幕”起了怎样的作用?

2019-08-2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与城市》

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深入发展源于工业化需求而非城市扩张需求,面对大量失地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英国采取了很多措施。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先后颁布了《工厂法》《矿井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在住房方面,英国政府1868年和1875年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拆除贫民窟,建设廉租房。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十分重视农民的利益,一方面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市民身份,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企业对劳动者的雇用保障,采用近乎“终身雇用制”的方式,确保农民进城后不会陷入困境。

——高云才《城市化不能大跃进》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历史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相似之处。据此,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全世界瞩目之下拉开帷幕:一个“梦幻之岛”上,绵延起伏的山丘屹立着一棵高大的橡树,潺潺溪流流过绿油油的草地,农舍、牛羊、鸡鹅烘托出浓浓的乡村风情;突然震耳欲聋的鼓声打破了绿色田野的宁静,大地突然崩裂,绿色的草地被灰色的水泥地所取代,巨大的烟囱在原野上拔地而起,炼钢炉旁钢水流淌,钢花飞溅,工人们夜以继日辛苦劳作,火红色的巨大纺车转动不停……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淳朴的乡村变成了“世界工厂”,英伦三岛变身为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诗歌中所言的“黑暗魔鬼的磨坊”,林立的大烟囱不仅使伦敦成为狄更斯小说中沉郁的“雾都”,也竖起了“日不落帝国”雄霸全球的经济地位,竖起了它盛气凌人的傲慢和自信。

                                      ——2012年10期《看历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正是在“刚刚开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社会环境下展开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近代城市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使其具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始终与帝国主义侵入后被迫开埠通商联系在一起。

                                 ——行龙《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材料三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城市化过程,必定对农村和城市社会的发展产生双重的影响,简单化地罗列这种影响并不困难,诸如城市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扩大社会分工,推动城市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失业增多、住房紧张、物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对农村而言,它缓解农村社会的人口压力,分解传统的大家庭,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又有农村劳动力缺乏与资金短缺,农业生产力下降等问题,这几乎成为城市化国家的普遍问题。

                                   ——行龙《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1)根据材料一说明材料中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中英两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