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封建城市的常住人口以大地主、官员等拥有大量剩余粮食的群体为主,且政府、官.员、地主垄断了重要商业及部分手工业。明清以后,手工业及商业迅速发展,特别在江南地.区,已开始出现私营的较大规模的手工作坊,资本主义萌芽在一些地区也已经出现,地方性行业性会馆建筑不断增多,票号、典当大量出现,一些专业化的金融城镇与小工业城镇逐渐形成,如平遥为票号业中心城市,景德镇为手工业城市的集中代表。这些新型城镇的城市布局不严整,它们不以官府、庙宇为中心,而围绕不同的经济活动中心形成城区,城市也无深沟高垒的防御城墙。这类城镇的主要居民是商人和手工业工人,《景德镇陶录》记载(清中.期)景德镇“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工匠来自八方,器成天下走,城市人口在10万以上。

——摘编自罗丽《中国古代城市起源动力及类型》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沿海一些城市逐渐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乡村和其他中小城市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经济不发达和公共服务事业的滞后,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和相应的城市病。在西方观念影响下,许多城市市民开始有了权利意识。清廷在各省会城市设立谘议局并颁发了《谘议局章程》和《议员选举章程》,部分社会阶层得以参与城市政治;《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颁布,城市自治机构兴办;1911年,各城市出现公开性政治社团600多个,组织各种活动。另外,一些城市的社会人士开始寻求参与市政管理,创办民间市政组织。例如,上海闸北汇通公司是中国人自己筹办的第一个近代城镇治理机构。

——摘编自马先标《百余年近代中国城市化历史回顾与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以来新型城镇与中国传统封建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出现“城市病”的原因,并评价民间参与城市治理的影响。
2022-04-03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2022届高三3月联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立国之初,即令开封府行政长官兼领当地河堤使,要求每年巡查河堤,以保无虞。为防止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北宋政府在城内开挖各种暗渠、水沟,通往城中各个河道以泻多余积水,据记载,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开封府奏报说“新、旧城为沟注河中,凡二百五十三”,成就巨大。”每年初春,城市相关部门都会派人沟挖河渠,保障水路畅通。如果发现侵占沟路水渠,或者设置杂物阻碍通行,政府会立即处理或命开封府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处置。

——摘自李伟峰《宋代城市管理制度研究》整理

材料二   在英国,迅速到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引致一系列灾难。当时大部分城市污水都是通过大大小小的“阴沟”通往厕所或死水塘。居住的拥挤和卫生状况的恶化导致瘟疫横行。为解决水污染和城市用水问题,1847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河道法令》,1849年,英国政府任命约瑟夫·巴瑟杰为工程师,负责改进伦敦排水系统。整个工程历时六年,将全部污水都排往大海,伦敦上空的臭味终于消失了

——摘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及治理》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解决都城内涝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伦敦排水系统兴建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020-10-1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城市的功能、规模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近代北京城市的变化

出现了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
京奉、京汉、京张铁路
电器电灯自来水厂、印刷染织食品
故宫、皇家园林、帝王的祭坛庙宇都开放了,转变为博物馆,公园和公共场所
一些“洋式建筑”出现
道路改造、公共交通(电车、公共汽车)自来水、下水道整修、电力供应等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地
出现富人区和贫民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东京和唐朝长安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变化,据此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京为例概括近代中国城市与古代城市相比有何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0-07-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一   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城市规划的格局作为一种礼制,是统治者控制国家、巩固政权的手段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中国都城规划相比,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城市规划的格局作为一种礼制,是统治者控制国家、巩固政权的手段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并分析古代中国都城规划中所体现的价值诉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中国都城规划相比,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城市规划的制度和形式是作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存在的,特别体现在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方面。城市规划的格局作为一种礼制,是统治者控制国家、巩固政权的手段之一,中央集权制度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城市的形式是方正的,并且有一条中轴线,这与古代统治者推崇的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隋唐长安、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都有一条从皇宫正门直到都城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中心道路作为城市的中心轴线,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用建筑环境加以烘托,达到为其政治服务的目的。


——摘编自张健、马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文化特点》

材料二:霍华德是英国的社会改革家。他的《明日的田园城市》被西方公认为是一本经典的城市规划理论著作。他直接针对19世纪英国的各种社会问题,提出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理论。他充满激情地说:“这种该诅咒的社会和自然的畸形分隔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城市和乡村必须成舟,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摘编自秦红岭《理想主义与人本主义: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价值诉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都城规划与近代西方城市规划中折射出的不同价值诉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