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世界上推行城市化的先驱国家。同英国、法国等国一起,美国处于首先品尝到城市工业革命滋味的国家之列。美国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与此同时,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出现了两次高潮。1860年至1900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19.8%上升到39.6%,这一速度在美国历史是空前的。到了1920年,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1.2%,这标志着美国成为ー个初步城市化国家。

——摘编自杨雁《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城市化道路评析》

材料二 一直到19世纪40年代后,德国人在工商业经济的招引下,大规模涌向城市。19世纪70年代后,德国开始进入“现代城市化过程的实质性阶段”。1871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之比为63.9:36.1,1885年为56.3:4,7,1895年为49.8:50.2,到1910年为40:60。同期在各级城镇人口增长中,1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统计表明,1840年普鲁士东部各省的城市化率为22.9%81871年为24.2%,1910年为33.7%。而同期普鲁士西部各省的城市化率分别是25,2%、34.2%和50.7%。

——摘编自刑来顺《德国工业化时期的城市化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美国城市化进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城市化的特点。
2020-07-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测试(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从古都变迁的轨迹看,西安,洛阳,开封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黄河南岸,是古代中原的腹心地区,也是先秦至唐中叶各王朝都城的基本所在区域:而北京则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居古代中原的边缘,唐中叶以后,北方战乱时间较长,人口大量减少,经济日且萧条。而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比较安宁,经济发展因北方人民避乱迁入而大大加快。开封居黄河与大远河交汇处,比校靠近江淮地区,因此唐以后终于取代西安和洛阳,成为统一王朝都城。元朝和清朝都是边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两朝都是先取北京,再取华北,在定都北京后统一全国的。此外,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来说,北京更贴近他们的故乡,便于保持与故乡的联系,以便保留一条退路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古代都城》

1912﹣1949年间中国首都的变动

定(迁)都时间概况
1912年1月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2月2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4月,中华民国移都北京。
1927年4月4月1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决议:建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37年12月11月19日,《国民政府移脏重庆宣言》发布;12月1日,重庆正式成为中国战时首都。
1946年5月4月23日,重庆国民政府决定还都南京;5月5日,国民政府首都迁回南京。
1949年9月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据孙宅瓶、蒋顺兴《民国迁都纪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趋势,分析说明影响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12﹣1949年间中国首都变动的特点。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评述1937年和1949年中国首都的变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