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编制的“1956~1963年市镇与农村人口迁移情况表”(单位:万人,户籍迁移人数=人口户籍增长数-人口自然增长数)。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B.中国城市化进程过快
C.农村经济滞后于城市经济D.城市化缺乏经济支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变化情况(部分)。以下是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1950~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1958~1960年,“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1978~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1985~2006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观察下表,其数据变化反映出明朝(  )
宋朝和明朝城市发展情况表
宋朝明朝
府级城市30140
州级城市254193
县级城市12341138
合计15181471

A.城市商品经济活跃B.重视府级城市建设
C.城市扩张步伐加快D.注重城市均衡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观察下表,其数据变化反映出明朝
A.城市商品经济活跃B.重视府级城市建设
C.城市扩张步伐加快D.注重城市均衡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新英格兰和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的工业产品占全国工业产品的67%。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兴工业要求企业更接近原科、能源产地和市场。中西部矿产资源富饶,又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因此迅速发展为钢铁冶金、机械制造、农机、汽车、石油等重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基地。1939年,中西部的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跃居全国工业的首位。同年,美国工业摇篮一新英格兰的工业产值仅占8.6%,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的工业产值占28%。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制造业转向制作技术水平较高的精密产品,与中西部并列成为各具特色的两大制造业地带。1870~1940年,美国城市由663个猛增到3464个,增长了4倍,城市人口由990万增长到7400万,增加了6.7倍,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的比重由占25.7%上升到56.5%。

——摘编自徐玮《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贸易日益扩大,商业化的浪潮成为城市化的首要推动力。统计表明,中国近代产业结构中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是一以贯之的固定格局:1894年,商业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是9.7:1,1920年是3:1。贝罗赫在谈到中国城市化时指出:“在20世纪初,中国城市化的水平还比第三世界其他地方低得多。”至于制造业就业人口在近代中国本是一个无以精确统计的数字,即使以包括海员、搬运工人等在内的并非制造业的全部产业工人人数计之,至抗战前最高估计也不会超过400万,以此与全国四亿多人口的百分比,也不足1%!这就是发展经济学中所谓的典型的“无工业化的城市化”。中国近代制造工业主要集中于沿海省份,特别是通商口岸城市;外资工厂在制造业部门占有主要份额。

——据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市化的成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中国城市化与美国不同的原因。

2018-05-18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时间美国中国世界
197073.60%17.38%35.90%
198073.70%19.39%39.10%
199078%26.41%43%
200079.10%36.22%46.70%
201082.10%49.95%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研究中强调的“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分析下列各个选项,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A《顺德县志》载:1853年,“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B《夏口县志》统计,光绪十四年(1888)汉口镇人口仅18万,而至民国初年竟增至120万,20年余间增长近6倍。19世纪末20世纪初汉口地区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C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
D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原则

A.AB.BC.CD.D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19世纪初,府城及近都市镇都已没有了之前的隙地,“房满为患”“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居民总数约150万。其中,工业人口至少占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居民总数的37.5%,如仅以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更要上升到7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的中心,由松江转移到了苏州,府城的染坊、踹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均非土著,悉系外来”。在产业分工中处于较低层级的碾米业、酿酒业、榨油业等,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郊区市镇;处于较高层级的丝织业,则基本上转移到了府城。

——据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

材料二19世纪时,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其他这类城市,在群集的工厂和烟囱之间,还散落着优美的新居所、俱乐部、交易所、银行、火车站。曼彻斯特已经成了大都市,成为郊区和卫星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其棉纺织业占了英国棉纺织生产的近75%.但是这并没有排斥其他行业的兴起,反而促进了其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利用工业废料生产肥皂、染料、墨水的工业,还出现了一批生意兴隆的苏打生产厂家,又促进了橡胶、酿酒业的发展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据理查德•丹尼斯《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的社会地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时期苏州城市扩张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初苏州和曼彻斯特城市经济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