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
B.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较低
D.“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2018-11-19更新 | 9561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2018-11-12更新 | 1143次组卷 | 3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2018-06-09更新 | 6268次组卷 | 40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英租界。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以保证道路的顺畅。由此可知,科技进步
A.遏制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B.彻底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面貌
C.消除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D.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2018-02-02更新 | 323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