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个地方如果出现一个专业化的大工厂,就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英国曼彻斯特,机器纺纱出现——织布业——印染业,随后,其他制造业、商业、金融保险、建筑业……。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城市发展和经济变革》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1893年的中国地区城市化率为6.5%,1949年,全国工业化率12.57%,城市化率10.6%。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某学者认为,社会环境不同是中英两国近代早期城市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近代城市化的不同社会环境,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2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经济学家保尔·芒图说,正是大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涌入,大工业的发展才成为可能,而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和迁移,两者密切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推拉力机制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政府对社会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以实现城市社会管理,从济贫法到社会保险的一系列社会立法,提高了城市的凝聚力。

——摘编自唐庆《近代英国农村人口的迁移与城市化》

材料二   “农民工”指的是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主要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人。农民工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共中央于1984年发布一号文件,规定准许农民自筹资金、自理口粮,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此文件可谓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变动的一个标志,自此,农民工开始大量涌进城市。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是28836万人,其中,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11570万人,外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17266万人。

——摘编自徐胜兰《生计与发展——浅析农民工进城的“推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特征,并分析造成上述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人口迁移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一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C.“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展开的社会变迁过程。以外力逼迫的开埠通商为契机,城市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初步发展固然显示了城市化文明和进步的一面,而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农业衰败和工业化的低度发展又突显了城市化过程中传统和落后的另一面。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城市化走了一条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相去甚远的滞缓痛苦之路,同时也为现代中国城市化垫铺了以之为起点的历史基础。

——摘编自行龙《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

材料二   近代中国部分年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年份

年份全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8404128127696.7
18434172428256.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2)中国近代城市化分可为起步、初步发展、曲折发展三个阶段。请任选其中一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划分起止时间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近代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后,在中国诸多城市开辟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为选择租界范围、营建各种城市建筑,必须绘制比较详细、准确的城市地图,随之表现中国城市的地图大量涌现,绘制者除中国人外,外国人亦不在少数。由此可知,测绘制图的大量出现
A.加剧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B.有助于近代城市的合理布局
C.实现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D.使近代中国思想进一步解放
2021-04-28更新 | 609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信宜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城市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00年,只有不到2%的英国居民在城市里生活,到了1851年,50%的英国人都成了城里人。农业和交通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和新商路的开通,特别是生产力的提高,这些都为城市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1952 年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更是推动政府拉开了第二次大规模治理城市化负面问题的序幕。这一次英国主要利用法律法规推行“福利国家制度”,以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局限性给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不和谐。

——摘编自马先标燕安《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二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49~1957年,社会经济大幅度恢复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略高于世界平均速度。1958~1960年,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大跃进”阶段。不正常的激进式增长,结果是农村人口过度流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供应困难,决策层对城市化采取强制性刹车,出现了两次反城市化浪潮。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放开,国家放松了对人口流动的管制,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到1991年末,城市化率达到26.94%,同类城市数量增长为全球最快。但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无论在城市密度还是城市等级规模方面均优于中西部地区。

——摘编自连倩倩安乾《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及特征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020-06-1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