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华夷”现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中国人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中建构了一个“天下”。他们想象,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茏,住在那里的民族也就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但是这种中心与边缘的划分并不完全是空间的,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但是,在北宋一切都变化了。民族和国家有了明确的边界,天下缩小成中国,而四夷却成了敌手…在关于“中国”的各种观念和话题里面,我们很可以看到当时人感受,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这些感受,焦虑、紧张情绪所呈现的一般思想世界,就成了精英观念和经典思想的一个背景与平台,使他们总是在试图证明“中国(宋王国)”的正统性和“文明(汉族文化)”的合理性。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一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材料二   :在对外关系中,整个嘉庆朝,“中国”的使用频率在微弱的增加,鸦片战争前后,“天朝”使用的次数减少,“中国”使用的频度相对增加;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几乎不用。“天朝”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1905年后,“世界”一词的使用次数急剧增加。在1898年超过“万国”,1903年后超过“天下”;与此同时,“国家”和“民族”这两个关键词的使用也超过“天下”。

——据邹明洪冯建勇《从传统天下到近代国家:清季近代国家观念之构筑一兼论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中国边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战国到宋代,“华夷”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述其对宋代思想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关系中的称谓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两次“天下观”变化原因的相同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个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伦理风俗,王阳明认为政府应“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在面对不同人群、不同民族时,他还提出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王阳明认为每个民族成员都可以成为贤人和圣人,“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他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对民族地区采取土官和流官并列的制度。

——欧阳辉纯《论王阳明的民族观》

材料二   欧洲民族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在历史中孕育的过程。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对外扩张的逐步展开,迫切需要获得相应区域范围政治力量的保护,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物质的生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精神的生产也将如影随形。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人们突破方言的限制。随着“人的解放”,他们的忠诚就由神圣的天国转移到世俗的人间。在批判封建封建王朝国家的斗争中,产生了民族国家即“祖国”意识,表达出对民族国家的热爱。……随着19世纪的过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强加于其他民族的趋向滋长起来。

——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民族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缘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蜕变的根源。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观和民族主义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及其周围地区。青铜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于中国,自之辟民”……到周成王时,……周公扩建洛邑……位于“天下之中”的交通枢纽,也被成为“中国”。中国的版图,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

——摘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二   ……开战之初,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一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英军虽然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在交战区几乎无处不在。中国历史长这几千年,中国的老百姓在历史的变迁中对诸于改朝换代之类的重大变动都习以为常。……谁当皇上就给谁纳粮。

——摘自《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三   民国建立后,成千上万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事物蜂拥而至。1932年,张君励《再生》创刊:我中华民族国家内忧外患已濒临绝境,惟在此继续之际,未尝不潜伏有复生之潮流与运动,本杂志愿代表此精神,……因定名曰再生。我中华民族……多汉人,苗瑶各土司杂居其间。西北各地,则为满蒙回藏诸民族所居,同在一国之中,休戚相通,谊属兄弟。前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不平等之制度。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皆属平等。利害与共,痛瘁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

——摘自《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范围的演进历程,简析其研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民族观念的主要内涵。
2023-01-07更新 | 643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共同语,可远溯至三千多年前的“雅言”,它以镐京音为标准音。随着改朝换代,雅言的基础方言不断变化,如秦汉时的关中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为各代之标准音。元代后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明清时期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共同语”被称为“官话”。清末变法维新的思潮中出现了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呼声。“国语”是日本明治维新发明的共同语名称,被学者借用到汉语中。1911年,清政府学部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官话”退出历史舞台,旨在向士农工商普及的“国语”正式确立。

——摘编自潘佳《普通话的前世今生》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确定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确定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了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目标;1982年,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2年,明确了“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推广普通话方针;20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摘编自田学军《谱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新篇章》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同语称谓的变化,并分析影响中国共同语发展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族主义因工业革命而得到进一步促进,因为工业革命凭借其新的大众交流工具,使对公民进行有效的、无所不包的教导成为可能。因而,民族主义成为19世纪欧洲历史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以后又成为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和平主义者对民族主义的非难着重于民族主义运动的暴力行为、与军国主义结合以及因爱国侵略主义(Jingoism)与沙文主义(chauvinism)而在民族间产生冲突。在某些国家,如德国,民族象征与爱国性的自负因与过去的战争相关而名声大坏。因此权力争夺和权力斗争一直是国际战争的真正原因,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之类的力量,不过是达到夺取权力这种目的的手段。
——摘编自凤凰网《民族主义解释》
材料三:这些“主权国家”以基督徒和“民族国家”的双重名义肆无忌惮地带着对自己以外的民族或国家的厌恶与藐视向世界宣战,用大炮说话,强迫文明古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就是民族主义中的扩张主义最初的外在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民族主义内含的进步“民族独立运动”和“民族自治运动”,正是对民族主义中反动的排外主义、扩张主义进行反抗斗争的结果,“正义战胜邪恶”为人类社会的法理,因而各国独立运动取得“节节胜利”自然合天意,符法理,顺民心。
——摘编自凤凰网《民族主义解释》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实质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权力争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相结合会体现出什么特征?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民族主义与战争、和平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