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河道总督,官名,清俗称河台     ,即主管黄河、运河或海河水系的河工行政首脑。尽管清朝规定治河是河政官员的职责,但一旦决堤沿河州县地方官员也脱不了干系。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河政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命运是捆绑在一起的。清初,靳辅(康熙时曾任河道总督)在治河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配合的事例不少,但地方官员不配合的情形比比皆是。同时,一般治理的河段都是经常发生水灾的地方,这便导致当地居民很多逃离了家乡。正如靳辅曾说:近募友又不能实现,若想鼓励招徕之人,旧例就是增加工食,但这样又势必会增加治河经费数十万两,这笔经费及无法筹措。

——摘编自姬忠科《靳辅治河相关问题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首次出京就到黄河视察,并发出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周惠来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治理黄河的重大问题。黄河水利委员会在中共中央治黄方针的指导下,提出了     兴利除害,分步治理治黄指导思想。从1950年春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治理黄河的两个阶段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地对黄河流域进行从治标到治本的综合治理,遏制了黄河水患,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摘编自郭书林王瑞芳《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靳辅治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治理黄河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2-18更新 | 3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