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757年,唐朝在长安、洛阳各置“普济病坊”。宋朝时设置¨安济坊”“养济院”等。这些“病坊”为贫苦无依的病患提供了免费的救助与医疗。唐代在地方设医学博士或医学生,写本草一百集验方”,并掌“州境巡疗”。后政府把所撰《广济方》中比较重要的医方,刻在大木板上,置于乡村的交通要道旁,以增加百姓对疾病的认识。宋代也将不少医方整理成书,颁行各州县,如《太平圣惠方》《简要济众方》等。宋代还出现了官办的惠民药局,惠民药局经营药物,为贫民治病,并在水旱灾害、疫病流行时分发药物,对防疫治病、维护社会安定起相当大的作用。

——据许三春《古代中国乡村社会医疗救助初探》整理

材料二   凡世界文明之极轨,惟有医学……英人之初变政也,首讲求摄生之道,治病之法……故其民也,筋干强健,志气遒烈,赴国事若私难,蹈锋镝若甘饴,国之勃然,盖有由也。

不求保种之道,则无以存中国。保种之道有二:一曰学以保其心灵,二曰医以保其躯壳。今……举四万万人之躯壳,而委诸庸医之手……何其不愚且弱也

——摘编自梁启超《医学善会叙》

材料三   因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5年屠呦呦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是屠呦呦团队受《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启示,用现代科技从黄花蒿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被誉为“拯救两亿人口的发现”“东方神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加强社会医疗救助的举措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核心观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医的认识。
2020-01-0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过关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地方各级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戌奇荒”使死者达1000万人左右。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他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实现“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他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辉《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思想并说明其当代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 . 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苏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这说明
A.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
B.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
C.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
D.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
4 . 为积极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这是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的有效策略,是解决当前健康问题的现实途径,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家制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动力以及根本目的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实践的主体
③为人民服务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④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1-01-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