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灾荒救济制度古称荒政,最早见诸于《周礼》。及至北宋,统治者一本于仁厚,凡振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发展了汉唐以来以临时救济和时断时续的常平、义仓等为主要内容的救荒之政。王安石变法更以国家政权的力量,力图抑制豪强,惠及流民、饥.民。徽宗时期,将设置于京师和部分地区的救济机构向全国推广。南宋时,随着朱熹等人的大力推行,荒政在国家大政方针中的地位空前提高。

——摘编自李华瑞《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

材料二清代荒政集历代之大成,涌现出大量备荒、救荒的著述,如《康济录》《荒政辑要》《赈纪》等,广为流传。自皇帝以下,户部筹划组织、各地督抚主持知府协办、州县官具体执行荒政。地方一旦遇灾,经报灾、勘灾、审户等基本程序后,确定救荒措施,期间的用人要求和时间限制,载入《大清会典》及《户部则例》中。清廷常年耗费数百万银两用于救灾,同时民间大量的义仓、义庄以及日常慈善事业兴起。如雍正四年两淮盐商捐银二十四万两在扬州建仓积储,名曰盐义仓;道光七年乡绅潘曾沂于苏州罄其田二十有五顷建成丰豫义庄,以备荒年平粜及诸善举之用。

——摘编自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荒政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前期荒政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荒政。
2021-07-0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2018-05-0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必修三文化史期中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时期,本着“为着战争为着人民”的目的,晋察冀边区政府着眼于各级卫生组织的建立与完善。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卫生部成立,主要任务是负责组建后方医院和各级卫生机构,组织抢救和收容治疗伤病员,培训初级卫生人员等。晋察冀边区还派专门人员与县、区政权共同开展地方卫生建设,积极组织医药合作社,组织医疗队下乡,免费为当地群众看病,并举办中西医训练班,扶助私人诊所和药铺,普及了医学知识。

——摘编自张瑞静《晋察冀边区医疗卫生工作体系及其完善》

材料二   从建国初到1965年,全国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而是城市人口4.6倍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只有10%。针对当时中国实际和农村条件,毛泽东提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同时,为了解决广大农民无医无药问题,从1955年起,在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我国农村正式出现了具有保险性质的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与之相适应的是培养了大批土生土长的深入基层的农村“赤脚医生”队伍。此后,赤脚医生队伍迅速扩大,成为农村开展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张大庆、文树德《中国“赤脚医生”:过去、现在与未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察冀边区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60~70年代我国赤脚医生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
2020-07-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的专制政权或曰官僚体系必须寻求其它的支持性因素以维持自身的运转。这个因素是以族权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自治权,政权必须与自治权相互合作,才能实现自身职能,才能“号令天下”。……在中国古代,农村社会要保障乡民的基本权利利益,要维持稳定,也需要借助宗族组织。……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每个农业家庭必须寻求一定的外力支持。农村宗族组织体系便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白临鹏《20世纪80年代以来宗族复兴及其对村治的影响》

材料二   建国以来宗族被当作封建余毒,打击宗族势力成为国家反封建的重要内容。“从50年代开始的土改运动,到后来的合作化、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国家政权结构的触角一直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国家基本实现了对村民的全方位控制,国家的正式制度在进入社会基层的过程中,不但结束了乡族自治的传统,而且逐渐地影响、改变和控制了民间的非正式制度,直到将它们取而代之。这使在广大农村延续了若干世纪的宗法组织遭受了沉重打击,宗族活动基本停止。直至改革开放后,宗族又开始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宗族复兴提供了经济基础,宗族复兴为维护家庭利益提供保障。

——摘编自文瑜《我国农村宗族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村宗族组织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宗族复兴的影响。
2021-12-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中国城市除京师以外,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卫生事业,城市的污水处理、垃圾清理、传染病防治,多由有关行会或士钟、居民等社会力量负责,既无专司,亦无专人。据记载,当医生要求给北京一些居民的儿童进行免费牛痘接种时,竟遭到拒绝,理由是“此痘疮乃孩儿之疫病,非患一次不可,故人为预防乃违天理。多有以种痘为邪法而排斥者”。.....梁启超等人认为,由于千百年的专制统治,中国国民形成顾个人不顾集体、顾小我不顾大我的缺陷,“不知群之物为何物,群之义为何义也,故人人心目中有一身之我,不有一群之我”。

——摘编自何小莲 《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材料二 新中国迅速开展群众卫生运动,进行大规模宣传;国内普遍建立了省、地、县三级卫生防疫站。卫生部颁布我国第一部《传染病管理办法》,在医学院校中建立了卫生系和卫生专业,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疫病防治与公共卫生体系。自20世纪50年代起,逐步防治了血吸虫病和麻疹等,基本控制了鼠疫、霍乱、黑热病、麻风病等疾病的流行。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通过接种牛痘消灭了天花,较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宣布全球根除天花早了十几年。

一捕编 自从吴超《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一 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发展缓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治理城市公共卫生的主要措施,简析新中国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的意义。
2020-08-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英国圈地运动发展,美国偷盗者、流氓、乞讨者增加,社会不安因素急剧增加。17世纪初,英国王室通过了《伊丽莎白济贫法》,形成了一整套救济制度。这一法律的基本原则就是,没有工作能力的得到救济和赡养,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他提供一份工作。1795年英国形成的“斯皮纳姆兰制”,决定向收入低于公认最低生活标准的工人提供补助,允许他们在家得到救济。这一制度在英国各郡被广泛采用,成为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措施。

材料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大规模使用机器,家庭手工业趋于没落, 造成大量无业流民。贫困化加剧使得政府用于贫困救济财政支出数额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认为旧的济贫法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史称新济贫法。该法取消了“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在习艺所中从事苦役的贫民。不再无条件救济有工作能力的人,贫困劳工得到救济的唯一 办法是参加工作。政府就用这样的办法来减少受救济的人口和济贫的支出。

——以上材料摘编自彭湖湾《论英国济贫法演变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时期济贫制度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20世纪以来济贫法的重要性逐渐降低。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保障人人有免于贫困、疾病、失业等自由权力社会保障应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可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等三种办法进行。1943年,政府基本上接受了报告的原则。1946年《国民保险法》和1948年的《国民救助法》通过后,卫生部主管的社会保险已完全代替济贫,济贫法失去了作用。贝弗里奇报告是英国现代福利国家的奠基石今后在福利措施上可能会有激烈的政治斗争,但根本否定福利国家的基础,是任何政党都不敢轻举妄动的事。

——摘编自张红 《现代西方福利制度评析》


(2)根据材料三,概括“贝弗里奇报告”中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想。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现代福利制度的认识。
2020-08-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