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应对方法
咸丰元年(1851年)八月二十日黄河于江苏丰县北岸决口吏部侍郎胜保奏折写到“河决未复,数郡为鱼”“数十万赴工之人,非失业之徒,即游手无赖,入春以来,以工代赈.故亦粗安。今工歇,而因庐犹然巨浸,穷无所归,岂能待毙?"“脱枭黠之魁,起而倡之,指臂一呼,豺狼四合,恐朝廷旰食(指勤于政事),南顾不遑(闲暇)。”
1932霍乱疫情波及全国国民政府中央卫生署积极应对,分赴各地指导防疫。上海、天津、南吕等地政府积极推进疫苗接种,死亡率较低。《大公报)载:“陕甘地处偏僻,医疗设备向极简陋”“政府防止不力,对防疫经费毫无充分接济”“外县方面,即欲求一二简陋之西医院.更属不易”。
1976728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陕西省志·地震志》记载:“85日,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地市相继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西安市动员了2500名民兵组成了63个担架队,集结车辆860多台”“先后接得了216315名伤.病员,支出经费180.8万元。”《辽宁省志·地震志》记载:“震后,锦州市立即派出166人的医疗队去唐山救护”“向唐山支援药品、食品、日用工业品及防震建筑物资250余种,1220吨,价值52万余元”。

——摘编自《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灾害应对”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7-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三市十一校2023届高三7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层层剥削;不管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20033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参加湖北省人大代表讨论时说:“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进‘黄宗羲定律’怪圈。”并郑重表示“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20154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集体学习,会议强调,为了满足中国未来发展需要,需要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视作长期指导原则。

——摘编自秦晖《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借鉴题千中的信息,列举旧中国处理不好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或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功解决的实例并进行论证。(要求:明确问题及解决方案,史实准确,论证充分。)
2022-05-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留学生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部分博士论文情况表

姓名博士毕业学校、时间博士论文题目
黄汉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8年)中国的地租
冯锐美国康奈尔大学(1924年)中国的农业工程
唐崇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27年)英国税收土地价值体系
姜尚义法国南希大学(1931年)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
李庆麟美国伊利诺伊大学(1933年)伊利诺伊的农业贷款与农业土地转移关系
梁庆椿美国哈佛大学(1934年)中国人口和食物供给关系
冀朝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36年)中国历史上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何德鹤法国巴黎大学(1937年)法国的农业合作现状
费孝通英国伦敦经济学院(1938年)开弦弓:一个中国村庄的经济生活
刘纪汉德国图宾根大学(1941年)德国的乡镇经济
张培刚美国哈佛大学(1946年)农业与工业化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请依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5-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湖北卷)
4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一曾备受世界卫生组织推崇的制度,经历了异常坎坷的兴衰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内容
20世纪50年代1955年,山西高平米山乡建立了首个由农村社员、医务人员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共同集资的保健站,开创了合作医疗的先河
1956年,河南省正阳县王店乡团结农庄创造性地提出“社办合作医疗制度”一词
20世纪60—70年代1965年,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毛泽东发表“六二六指示”:“医疗体制要改革……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医学教育用不着高中、初中毕业,高小毕业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在“六二六指示”精神指导下,短时间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百万计以上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卫生员3282481人。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合作医疗全国普及率达到90%以上
20世纪80—90年代8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衰落,从1979年到1985年,全国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村由90%锐减到5%,合作医疗制度面临消亡的危险
21世纪初期2003年,政府重新扶持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开始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针对农村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出台了加强农村医疗机构建设、培养农村卫生工作人才以及规范药品流通体系等相关政策

——摘编自于德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提取材料某一阶段或整体信息,以“农村医疗改革”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3-1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的粮食亩均产量汉代为132公斤、南北朝为128.5公斤、唐前期为167公斤、唐后期为154.5公斤、宋代为154.5公斤、元代为169公斤、明代为173公斤,清代为183.5公斤。

——摘编自郑正、王兴平《古代中国人寿命与人均粮食占有量》

材料二   秦汉400多年间,先后发生了旱灾81次,水灾76次,蝗灾50次,导致饥荒及相关疫病27次,汉武帝元鼎三年发生大旱,40多个郡国发生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各州郡因水旱灾害发生饥荒死去的人数动辄以千计,人口大量死亡。

——摘编自邓拓《中国饥荒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对防治农业自然灾害非常重视,成立了中央防汛指挥部,后来改名为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具体组织领导全国抗旱防汛等防灾减灾工作,气象部门从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要求出发,开展了灾害预报预警、水旱情况监测等工作,民政部门先后制定了《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灾害应急救助工作规程》《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等文件,规范了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响应程序和灾情会商等各项机制,做到大的自然灾害救灾物资24小时内到位,中央资金三天内到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确保14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不少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用世界约10%的耕地,生产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全球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政策主要有: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实行粮食补贴政策;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粮食储备政策;推进粮食科技政策。

——摘编自刘宇杰《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应对的历史考察》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饥荒”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1-12-25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代表观点

反贫困措施

古希腊、
古罗马时期
苏格拉底认为贫困的产生是“增长的贪婪超过减少的财富”, 即欲求的不节制。加强自我修行;实施道德训教。对于训教无果的人应驱逐出城邦。

中世纪

基督教理论认为,个人积累巨额财富是“不义”的,贫穷意味着“善”,是尘世间人
们进入天国必须体验的生活状态。
贫困救济成为教会的一项神圣职责。基督教共同体扮演了关怀穷人、不幸
者和被压迫者的角色。
文艺复兴时期虽然穷人的存在可以使富人有机会通过施
舍来抵消罪过,但这也使穷人因此而骄矜并易于堕落。
世俗政权组织救济,如英国于 1601 年颁布了《济贫法》;驱逐和禁闭。
资本主义兴起初期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贫困是自然、合理的社会现象。如果穷人多劳动、少消费就能使国家富强。“穷人在促进国家繁荣的过
程中无可替代”。
实施被动且条件苛刻的社会救济制度,改变穷人的懒惰习性;经济发展, 促进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能力和提
高消费水平。
19 世纪中后期马克思认为贫困根源于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的存在和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
必然导致工人的“极端贫困”。
变革社会制度,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战结束以来阿玛蒂亚·森等学者认为贫困不仅仅是收
入低下,还是对基本可行能力的剥夺。贫困是权利不平等造成的。
积极的社会政策,包括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服务等。

——摘编自宁亚芳《从道德化贫困到能力贫困:论西方贫困观的演变与发展》等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逻辑关联的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信息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