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865年,英国人赫德在给总理衙门的文件中写道:“命大臣驻扎外国,于中国有大益处。”面对呼声,1875年5月,清政府在经历了三次遣使尝试后,发布上谕同意正式遣使,并于次年正式向外派驻外交使团。可见,晚清使节制度的建立
A.标志着清廷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B.推动了中国外交领域的近代化
C.反映了中国外交主权的完全丧失
D.使清廷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82年,在日本、美国、英国相继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条约后,朝鲜开始谋求改变其中国“附属国”的地位,向清廷提出派遣使节进驻北京的要求。对此,清廷断快拒绝,继续延续双方的旧有关系。朝鲜政府的这种做法
A.开始冲击中国传统的外交体系B.说明列强控制了朝鲜的内政外交
C.证明旧有宗藩外交已不合时宜D.体现其追随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佐助)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渡,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资治通鉴》第四十八卷

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徼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1)阅读并分析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2)汉朝与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强国,两国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根据材料一、二,这种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谈判时坚持“仿泰西之例”,但“不可载明比照泰西各国总例办理”的原则,签订了《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对于日本所希望的最惠国条款,清政府并没有给予。据此可知,清政府
A.极力地维护朝贡外交体系B.实现了对外交往的近代化
C.利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D.与日本建立了平等外交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875年,“马嘉理案”发生后,清政府派遣外交使团前往英国“以修和好,而固邦交”,并决定在英国建立第一个驻外使馆。1877年,郭嵩焘抵达英伦,以公使身份驻节伦敦,一年以后补递国书。这表明清政府
A.仍然固守天朝上国观念的心理
B.放弃维护传统宗藩体制的努力
C.逐步推行西方的外交行为模式
D.发展健全近代的使节派驻制度
2021-07-0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