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件对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均主张“中体西用”B.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C.未能触及政治制度D.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2021-04-01更新 | 47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2020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随堂练习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02年至武昌起义爆发,内地18省共发生民变事件1200多起,其中超过41%涉及农民暴动、饥民和灾民骚乱等,超过30%涉及抗捐税的罢市或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行为。由此可见
A.反对帝国主义成为国人共识B.清末新政无法挽救统治危机
C.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民众反清D.清朝重农抑商政策愈加强化
3 . 清末,清政府在派出大臣考察后,由度支部拟议了《所得税章程》30条,规定对公司所得、工薪所得以及不属于前两种所得范围的其他所得征税,对不属于公司所得的另外两种所得税采用八档累进税率。由此可知
A.首次提出征收个人所得税B.征税政策得到了真正贯彻
C.征税标准受西方影响D.征税内容全面和适用
4 . “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但是与现代化的方法相反,它是将‘现代’服务于‘传统’,让‘现代’向‘传统’过渡,因此是‘反现代化’。”以上论断适用于评价
A.戊戌政变B.义和团运动C.预备立宪D.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1年初,美国军事史学家鲍威尔直截了当地提醒西方英文读者:“一支小小的外国军队能够在中国登陆,并且夺取任何重要目标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这得益于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计划B.庚子赔款极大激发了国民的民族意识
C.清末新政中编练新军增强了国防力量D.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列强的侵略势力
6 . 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提升了清政府的治国能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
2021-02-04更新 | 384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8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3课 辛亥革命 》同步检测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98年,湖南率先建立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其课程分学校、农工、工程、刑名、缉捕、交涉六类,戊戌政变后被废止。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下令各省设立课吏馆。据此可知
A.课吏馆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湖南确立
C.课吏馆是地方官制改革的标志D.湖南率先引入了近代官僚制度
2021-01-24更新 | 972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中国史部分)-课时练18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1年,清政府出台“铁路国有”政策,宣布“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由此剥夺了各省商办铁路的权利。时人指出:“以路抵款,是政府全力夺自百姓而送外人。”由此可见,这一政策的实质是
A.以路权抵押换取外债B.集中全国力量建造铁路
C.削弱商办铁路的实力D.强化对地方经济的控制
2021-01-24更新 | 68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8课辛亥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主要是由于
A.革命运动的高涨B.清末新政的失败
C.黄花岗起义爆发D.革命派积极推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13名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席。这7人中,总理大臣奕劻是公认的改革者,主张三权分立:溥伦、绍昌、善耆、载泽热心于宪政实践,政治开明;载洵热衷于发展海军。这表明清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
A.通过政治改革寻找出路B.极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C.打压立宪派的参政热情D.顺应近代化的时代潮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