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
2019-01-30更新 | 1761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建立(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
A.清末新政的失败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黄花岗起义爆发
D.革命党人的妥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为了苟延残喘,“满族朝廷”做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唯一的希望。材料认为
A.戊戌变法失败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宪政改革加速了清朝灭亡进程
D.辛亥革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支持
4 . 1910年5月,有读者向汉口的《东方时报》投书批评新政:“现在什么东西都得上税,棉花、谷物、食油、燃料、牛,不管什么——并不光是一个田赋的问题。”《东方杂志》也发表文章称,“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由此可以推断
A.新政没有取得实际成效
B.新政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C.新政措施缺乏时代性及民众支持
D.清政府假改革真独裁的真实面目被揭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
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
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
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
2018-05-18更新 | 753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末废科举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体,儒学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
A.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
B.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C.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018-01-15更新 | 390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双凤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政客观上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B.新政标志中国由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
C.新政推动西学传播,为戊戌变法做了舆论准备D.新政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抵制侵略
2018-01-12更新 | 518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017-08-04更新 | 3365次组卷 | 8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