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技进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欧洲农业科技的兴起较早,与产业革命同步发生的。蒸汽机用于农业生产,并出现了由蒸汽动力带动的绳索牵引犁。化学对农作物营养、土壤、肥料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来探明农业发展中的因果联系,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也为农业科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欧洲农业开始由手工向机械作业、由经验向理论过渡,西方农业科技全面超过了中国。

--整理自李港红《西方近代农业科技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推行不等价的掠夺性交换,使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急剧恶化。19世纪末,在康有为等人的倡导下,西方农业科技才零星地传入中国,由于绝大部分人和新增人口主要留在农村,农村只有拼命复种和垦殖,对农业科技的要求不高。清末“新政”期间,农商部虽积极发展农业科技,也取得一定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晚清落后与农业、农村、农民的状况。

--摘编自邹德秀《中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落后原因的探讨》

材料三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迎来了全球化的战略性机遇,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战略性挑战,如面源污染加重、土壤盐渍化、农产品质量等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高端的现代农业发道路,而科技创新正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摘自王方《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唯一出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欧洲与晚清中国农业科技兴起的差异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科技未能“改变晚清落后”的原因。
(3)根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认识。
2021-12-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艺术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中所绘制的“中西科技发展对比示意图”,据此图推测最为合理的是
A.中国古代的主要科技成果遥遥领先于西方B.秦朝专制皇权建立严重阻碍科技成果产生
C.宋元科举制度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科技繁荣D.近代科学兴起促使西方科技成果赶超中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类带来了惨重的灾难。许多人认为是西方科学的发达和发展导致了这场战争。以梁启超等人组成的赴欧洲考察团,在完成对欧洲的考察后,认为欧洲正处于“一-战”后的危机之中,面临科学破产的局面,而同时期的中国文化就显得“弥足珍贵”,应该用中国文化超拔西方文化。梁启超等人对西方文明的重新认识,对传统儒学价值的宣扬,在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

——摘编自李妍《“科玄”论战及其当代启示》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梁启超等人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5-1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6月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全国I卷)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据统计,1983年法国电子产品只占资本主义世界产量的4.4%,美国占49%,日本占18%。在制造业中使用机器人数,法国每万名职工只拥有1.9台,美国、日本和西德分别为4.9台、13台和4.5台。这说明
A.“新经济”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B.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C.法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D.资本主义世界科技发展不平衡
2021-04-20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药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材料二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在捷克中医中心,预约的病人已经排到半年.以……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选择比例达到50%。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分裂而又统一的特征削弱了对于新思想的抑制,并为新思想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助力了科技方面的积淀,并最终引向了工业革命和持续增长。而中国大一统的传统则使得中国的个体知识分子缺乏足够的安全和创新激励,当帝国政府在创新方面转向保守之后,中国的科技创新也就衰退了。

——乔尔·莫基尔(美国)《李约瑟之谜与东西方分途-从科技史视角看大分流》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观点,自拟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对比、阐述合理。)
2021-02-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第二中学、六安市临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一季稻亩产可达600-650千克。中国袁隆平2014“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记录。这说明20世纪以来
A.发展中国家走在现代化农业的前列B.现代化农业技术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C.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突破D.世界饥饿问题得以消除
2021-02-1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宋代,万卷藏书对于个人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数字;而到了16世纪末的明后期,藏书万种以上的私人藏书楼以多达数十座,若以卷数论,每种图书又可多达数千卷。这反映出
A.明朝文化水平远超前代B.技术发展使文化传播扩散
C.学龄教育逐渐得到普及D.士人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
2021-02-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02-0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6 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结合,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

——《建国6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材料二: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时间成就意义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核垄断,步入核国家
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拥有战略威慑武器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经费少速度快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拥有自己天空眼睛
1997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计算机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2年中国第一头克隆牛成功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成果
2003年神五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8年神七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行走实现卫星放飞探测手段的多样化
201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中国科学家“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发展贡献”奖章标志着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
2013年“辽宁”号航母正式列入人民海军标明中国海军航母开始进入战斗力生成阶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3)材料二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1-01-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