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合国自其成立时就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就有800多万战争难民。他们当中有在战争时期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而从欧洲各国抓来的劳工,大多数来自罗马尼亚、波兰和巴尔干诸国;有受法西斯迫害的幸存犹太人(主要来自德国、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等国),大多数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和老弱病残;还有为躲避战争的人。再有,战后初期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后,又有一些政治"难民"流入西方盟国在德国的管辖区。另外,使难民问题更加复杂化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盟国首脑在波茨坦会议上曾决定在战后将捷克、波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的1200多万德国族裔迁到德国。因此,战后这些国家出于对德国的仇恨,遂将其境内的德国族裔大批驱逐出境。

——摘编自梁淑英《国际难民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主要的难民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难民产生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采取政策增加人口。《周礼》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春秋时期,越国规定女子十七之前须出嫁,男子二十之前须娶妻,同时对生育的家庭给予奖励。战国时期,国家会派出医生照顾临产妇女,还为多胞胎户提供帮助。宋代政府下令“乡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贫乏之家、生男女不能养赡者,每人支免役宽剩钱四千”。宋代立养子法,准许无后嗣的民户领养孤儿,在各地创设专门收养弃婴的慈幼局或婴儿局,并设立举子仓资助贫困之家养子。宋初规定“县吏能招增户口者,县即升等,乃加其奉”“县令考课以户口增减为黜陟”,明清时期延续了这一规定。

——摘编自倪玉平《中国古代的人口增加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明确的人口政策。1941年,国民政府社会部邀请国内专家学者成立“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从事人口政策纲领之研究。19455月,人口政策研究委员会经过近四年艰苦努力起草的《人口政策纲领草案》以《民族保育政策纲领案》之名终获通过。“保育有两种意义:一求生育率的提高,二求死亡率的减少。”保育之更重大的任务,不但是要求民族体质健全,并且要求心智理性发展,以期中华民族,千年万世,续存于世界。该纲领提出奖助稠密区域之人口移植稀疏或边远地区,并且通过边区开发促进边民之繁殖。纲领还规定“鼓励健全夫妻之生育,指导适当的节孕,维护孕妇产妇之安全,以期优良子女之增加”。

——摘编自俞莲实《民国时期城市生育节制运动的研究一:北京、上海、南京为重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增加人口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确立人口政策的原因,并指出国民政府人口政策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