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明之间科举本身经历了从偏重“策论”到专重八股的过程,而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化、标准化的记忆力测验、文字技巧测验乃至书法测验。这一变化
A.促进了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积累B.反映了儒家道德教化功能的弱化
C.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适应了朝廷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
2021-11-02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兼教育行政机构,其前身是晋武帝司马炎设立的国子学,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被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由此可知,这一机构
A.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士族人才B.有利于教育制度化和常态化
C.是政治差别在教育领域的体现D.成为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桥梁
2021-10-29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留日学生由200多人猛增至8000多人。这一时期留日学生人数的增加
A.得益于学堂选官的扩大B.缓解了清朝统治的危机
C.壮大了社会进步的力量D.导致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反映的是1905~1911年历届参加学部考试留学生的情况。这一变化
A.导致了选官途径的多元化B.顺应了时势发展的需要
C.确定了晚清主流选官模式D.改变了选官的价值取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9月,政府决定在下一年废除科举制……此后,新式学堂毕业生在政府中占重要职位……在学堂的礼堂和课室中,都贴有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每月初一由大家齐声朗诵,被用作教官话的课文。以上材料说明
A.传统教育改由新式学堂负责B.新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C.清政府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D.政府当局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6 . 在清廷推行的新政中,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本该使全社会欢呼雀跃。但是,欢呼雀跃者,大多是上层社会的绅士们,贫苦的百姓却恨之入骨。原因很简单:办学堂就要加捐,乡民们不但把怨气发泄于官府衙门,而且无一例外地将学堂捣毁。该材料反映出(   
A.政府的专制统治不得人心B.吏治腐败阻碍了改革进程
C.上层绅士引导了社会潮流D.乡民的思想尚未得到解放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书院与传统教育

材料一   中国书院教育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唐,两宋是巅峰时期,不仅数量剧增,还创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据可靠史料,主持岳麓书院的山长共55位,大多是学派首领、著名学者和教育家。1026年,范仲淹做了应天书院的主持人。他明确匡扶“道统”的教育宗旨,确定了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才之目标,使得书院名声大振,精英辈出。嵩阳书院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不仅吸引了四方生徒来此求学,更会聚了众多名儒来此山村幽静之地开坛讲学。二程在此讲学十年,司马光的经典名著《资治通鉴》(第9~21卷)也是在这里完成的。1181年,白鹿洞书院邀请陆九渊讲座,演讲之成功竟让听众泪崩。在宋代,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了,并没有诞生传授自然科学理论和知识的书院,这是非常可惜的。

——摘编自刘道玉《论古代书院教育模式的复兴》

材料二   宋代书院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以其独特的教育和管理形式存活于科举和官学盛行的封建社会体系中,并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当时社会教育的补充,为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在民间的普及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作为教育中心以及学术研究中心,宋代书院的繁荣也带动了理学的兴起。整个宋代理学的发展几乎是和书院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理学大师,如我们熟知的朱熹、程颐、陆九渊等人。而理学作为一股新兴的思潮,代表了中国学术史上最具理论色彩的儒学,活跃了整个宋代的学术理论,不仅为宋代学术注入新鲜血液,更为整个中国学术带来了不一样的声音。

——摘编自张晓荣、叶美兰《宋代书院发展的背景及其特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宋代书院教育的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刘文辉主席(当时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兼西康省主席)有令:政府的房子若比学校好,县太爷就地正法”。如图为:1939年,西康省义敦县县长彭助在县政府门前。今天的我们据此进行解读,正确的有

①民国时期重视教育的现象存在   ②民国时期的清官出比皆是
③当时社会生活条件很差   ④对今天的官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1-08-1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5届高三第五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朱元璋的选才用人思想

史料来源
材德俱优者,上也;材不及德者,其次也;材有余而德不足,又其次也。《朱元璋系年要录·洪武三十一年》
(若)必举世族,则有志者不得上达者多矣。《明太祖实录》
国家用人惟才是举,使苟贤无间于疏远,使不肖何恤于亲昵。《明太祖实录》
蒙古、色目人既居我土,皆吾赤子,有才能者,一体擢用。《全明文·大赦天下诏》
资格者,为常流设耳。若有贤材,岂拘常例。《朱元璋系年要录·洪武十一年》
盖闻上世帝王创业之际,用武以安天下;守成之时,讲武以威天下,至于经纶抚治,则在文臣,二者不可偏用也。《朱元璋系年要录·至正二十七年》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朱元璋选才用人思想的特点(至少3点)。
(2)请围绕“选才用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中外历史上的相关事例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8-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包括洋务运动初期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洋务运动中期派遣船政留学生赴欧美学习海军与船政。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是探索救亡图存的一种方法。当时的有识之士不甘心国家如此沦落,多次谋求改变,也逐渐将目光锁定在教育问题上。为了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120名幼童于1872-1875年先后分四批送往美国高校留学。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也是中国近代留学的首倡者之一。洋务运动中期派出了船政留学生到欧洲各国学习船政与军事,并在回国后担任各级海军将领。

——摘编自季玟希《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材料二   甲午中日海战的失败震惊朝野内外。日本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而在此次海战中竞一战而胜。日本的快速进步不禁令朝野上下纷纷提出以日本为师,并开始鼓励留学生赴日留学。1896年,政府派遣13名学生赴日留学。1898年,张之洞选派二十多人到日本学习,并进入日本陆军学堂。1903年,清政府采纳张之洞奉诏拟定的《奖励游学生毕业章程》并公布实施,此举将留日运动推向高潮。这段时期也被称之为留日运动的“黄金十年”。

——摘编自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时期官派留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留日运动的“黄金十年”出现的原因。
2021-07-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