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0 道试题
1 . 【近代中外女子教育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1年以后,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不同形式的女子学校。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家庭教育包括女学”。1907年,清政府学部奏设女学,拟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取得了合法地位,但距离全面放开女子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中等教育主要被男子控制,女子教育被忽视。1848年,英国“家庭教师福利会”创办了培养家庭教师的“女子学院”,后来发展为师范学院。186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法案,规定女子学校和男子学校享有同等权利,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1870年,英国的高等学校开始向妇女开放,并设置了妇女学院。到19世纪末,从小学到大学,英国女性和男性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外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近代女子教育获得发展的原因。
2023-03-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3月智学联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政府于 1872 年颁布《学制》,规定女子与男子一样要入学接受教育。一批女性教育家开始崭露头角。下田歌子是日本“良妻贤母”教育的集大成者,也是日本第一位从事中国女性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下田歌子的女性教育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办以贵族女性为主的桃夭女塾,侧重培养良妻贤母。这是下田歌子进入教育界的开端,也是日本专门女子教育的起步。第二阶段:随着女子教育需求的扩大和地方私学的发展,昭宪皇太后设立皇族及上流女子的专门学校,任命下田歌子协助办理并代任校长。第三阶段:1893 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受此影响,下田歌子将女子教育的范围扩展至中下层妇女,并延伸到留日女子。

——摘编自甘康丽、叶宋敏《清末民国初年留日女性与明治维新时期新女性的比较》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下田歌子女性教育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发展的因素。
2023-03-1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届高三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重申国家对教育的补助和监督,在各学区设立国民学校(小学),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之一种,但要求学校中的世俗科目与宗教分离。1880年英国政府规定初等教育为强制教育。到1891年,开始实现初等教育免费的规定。至此,英国初等教育制度基本形成并为国家所控制。初等教育一般为6年,也有8年和9年。6年的毕业可进高小;8年的毕业可进职业学校、师范学校。

——摘自周愚文《英国教育史》等

材料二   1903年,清政府命张之洞等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拟定学堂章程并颁行《奏定学堂章程》,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堂管理作出明确规定,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备。“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教育早期现代化并落到实处的法定学制,在全国制度、人事、机构建设诸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萍《“癸卯学制”与中国教育体制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后期英国教育发展和清朝癸卯学制的相似影响。
2023-03-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三)历史试题
4 . 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在“政党分赃制”的影响下,官吏的任用是以党派为基础,从而造成官吏队伍不稳定,政府工作混乱,政策缺乏连续性。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社会事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此期间,随着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和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随后,英国相继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
2023-03-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在太学中以五经为教学内容,为了给纲常名教寻找依据,将鲁国编年史《春秋》作为五经之一,学生通过读经获得有关历史知识。史书成为历代太学、国子学学生的必读教材。唐代开科取士将《左传》等史书列入考试范围。五代以后,书院出现,《史记》《汉书》《后汉书》列为书院学生的必学课程。宋代朱熹将《通鉴纲目》列为学生必读之书。当时,科举考试“每至命题考试······参以正史”。明清两代,二十一史、《通鉴》等史籍是学生必读教材。隋唐以来,出现了蒙学(儿童启蒙之学)读物,其中将简单的历史常识、古人道德气节的史实编撰成通俗易懂的韵语,便于儿童诵读记忆。

——摘编自《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特点探析》

材料二

类别名称出版简况
传统教材《纲整易知录》1711年成书
《御批通鉴辑览》1768年成书
传教士
编译教材
《外国史略关理哥合省图志略》19世纪30年代在海外用汉字印刷,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
《万国通鉴》1882年,上海美华书馆印刷
清朝官方
编译教材
《俄国史略各国史略》19世纪70年代,京师同文馆刊印
《法国新志风俄国新志》
《万国史欧罗巴史》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组织刊印,1898~1901年出版
国人编
写教材
《荣学中国历史教科书》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
《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1904~190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学堂中国历史教科书》1908年,上海中国图书公司出版

——摘编自《晚清历史教科书探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历史教育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历史教材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2023-03-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学教育在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贯穿于中国近代大学,其与胡适所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潮密不可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胡适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旗帜,积极尝试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进行国学教育变革,分析和整理中国传统学术,汲汲谋求中国近代大学学科的建构。他别出心裁地提出“国学”新概念,热心为留美学生开具国学书目,并率先垂范,通过对《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创编和《红楼梦》的考证来传播自己“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方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学术研究新范式。胡适这些国学研究、国学教育思想和实践成为“再造文明”的思想武器,为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代表的近代大学国学教育提供了新的价值引领,影响延及香港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经学教育走向。

——摘编自黄明喜,周郅壹《胡适与近代大学国学教育的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国学教育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国学教育变革的特点,并指出胡适在这一变革中体现出的学术精神。
2023-03-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小学生入学时间相对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教育经费来源有等级之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学校开设三类基本课程,一是识字,二是诗赋 , 三是经术(儒家经典)。后来,由于科举取士深入人心,学塾也重视制科文字(八股文)的习作,为科举考试作准备。另外,私塾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小学怎么上》

材料二 学习生活: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追求实验生活即教育的真实性。以共生活共甘苦为原则,养成生活的正确意识和态度。

生活目标: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学习方法: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会唱十二首新歌、会弄一种乐器、会表演六种话剧、会打六套拳术、会开留声机、电影机和无线电收音机。

—— 汪达之《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教育大纲》(1934年)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形成有利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入课本入课堂、入脑入心……2017年,历史学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出台。新课标注重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新增了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阐述,深化高中学生对人类发展基本脉络的认知。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相比,20世纪30年代淮安新安小学教育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代中国教育所体现的核心理念。
2023-03-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大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汉语大字典》中认为“学”的构意有两种:“古文字或从臼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或从子学爻于大人膝前。”“爻”可以理解为与“数”有关的算筹。“冖”是房屋的样子;“臼”是在“爻”的两边,是人两只手的样子;“攵”是人手持鞭子的象形,理解为击打、敲击;“子”是幼儿的象形。“教”字的形由三部分构成:子、攵和爻,上面已经解释了这三个部件的含义:“教”在《说丈解字·教部》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支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

——庄轩《浅谈从汉字看中国古代教育特点》

材料三   希腊人有两个词表示教育,一是Agoge,一是Paideia。Agoge意为指引、约束、管教。Paidia意为儿童运动或游戏。Paideia并不包括强迫儿童做些什么,而更多的是指导儿童的自发活动,其中既包括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和培养,又包括儿童在活动中、在受教育中,身心得到自然而和谐的发展,雅典人所理解的教育就是这样。

——李立国《古代希腊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学”、“教"两字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教育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差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历程

唐代书院最早出现在唐代中叶,民间书院是士人的私人治学组织,传道受业,服务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官府书院是学术文化机构,主要职责是“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辩明邦国之大典”。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
两宋朝廷振兴官学,建立官府控制的教育学术系统,书院建立者的身份颇为复杂,有各级贵族和官吏,也有学者,此外,以地域为主的乡人公建书院和以血缘为主的族姓公建书院也不胜枚举,几乎遍及各个阶级和阶层,甚至官办书院的数量也迅速增长
明朝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书院涉足地方文化建设,用儒学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有了平民化特色
清朝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民间书院致力于普及乡村文化教育。道光以来,将西学、新学引入其中,形成了新式书院,又出现了教会书院、华侨书院。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书院衰落。

——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

材料二   欧洲中世纪大学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不断从教皇和世俗政权手中取得各种特权,维特大学的独立性,使大学自治成为可能。雅典学院是古希腊柏拉图创办的讲学机构,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所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科基础通常是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同时分设四科:法学、医学、文学、神学。除此之外,还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几何学、探索自然界和人体奥秘为内容的学科等。中世纪大学最通行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和辩论,辩论是讲授的必要补充,有着严格的逻辑规则。学位考试是最重要的考试,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得“硕士”“博士”“教授”学位。作为现代大学的雏形,它所体现出的追求理性、崇尚自由等理念和精神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具有开创性意义。

——摘编自刘河燕《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并概括两者的根本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者命运不同的原因。
10 . 下表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教育发展情况简表,辛亥革命后教育发展(       

1910年

1912年

1912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13478人,是1909年人数的三倍

学校数量

42696所

87272所

学生人数

125万

290万

A.初步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教育体制
B.推动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浪潮思潮的兴起
C.促使我国教育迈出近代化道路的第一步
D.有利于我国生产力解放和社会生产发展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