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世人所言之“利”多为“公利”,主张“义以生利”,二者并不矛盾。战国时期,“义”与“利”逐步对立,从不耻于言“利”到热衷于追求“私利”。这一时期义利观的变化(     
A.根源于各国变法的政治诉求B.重塑了当时社会文化主流思想
C.折射社会大变革的发展潮流D.弘扬了法家重视功利的价值观
2 . 周天子分封褒封的“天下万邦”中,不仅封君姓氏多元多样,血缘多源。而且王朝及其领导的“天下”,从政治上直接超越和凌驾于为数众多的族邦,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尊尊源于但已高于亲亲,体现了鲜明的文明特质。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核心权力实现高度集中B.国家制度建构尚不成熟
C.宗族聚居状态逐渐打破D.地缘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2023-03-14更新 | 1268次组卷 | 9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前期,秦、晋韩原之战中晋惠公被俘,晋国内曾召集国人以征询改立新君的意见。晋惠公遂派人回国,以国君的名义将一部分土地赏赐给国人,名之曰“作爱田”。这反映了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B.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C.重大事务采取集体决策D.兼并争霸战争的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周人从殷商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提出了“天命靡常”的思想,即统治者的行为不合天道,因而失去天命;而周正是因为其行为符合天道,所以取代商而得天下,天神与天命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也得以重新确立。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     
A.受儒家“德治”思想影响B.以“天命”为君主集权的理论基础
C.执政理念中包含积极因素D.政治活动中神权迷信的影响力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夏商周三代是早期国家时期,“邦”只是荒野之中的文明据点,邦与邦之间的荒山野地都没有明确的领土归属,所以三代所谓疆域,实际上是一种文明据点联结成的点状结构。下列对于“早期国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尚未发展到纯以地域组织为基础B.缺少文字记载而没有进入文明时代
C.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地缘与血缘特征相结合的初始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周人的世界,从此便是一个‘天下’,而不是一个‘大邑’。中国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延续和发展的长篇史诗。"该学者意在说明(     
A.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的遗存B.西周时期已呈现出政治文化认同
C.天命神权对周代政治的影响D.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7 . 商朝时期,统治者都用占卜来决定军国大事。在多数情况下,国家大事是统治阶层商量好的,但借用占卜术来传达“天意”有利于统一人心。这一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早期国家管理具有随意性B.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C.统治者利用迷信欺骗人民D.早期敬天保民思想开始出现
2022-12-06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尚书》《诗经》及金文中,贵族有时称周国为我国、我邦、邦家,也常自称是“克奔走于王家”,其中“子”“小子”“宗子”等称谓,指由家族长演化来的政府官员,而庶士、有正、庶伯、君子亦指在朝中担任公职的周宗子。这说明西周时期(     
A.政治统治深受血缘关系影响B.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
C.诸侯对王室的隶属关系增强D.“家国一体”观念开始出现
9 . 周人经常将大小宗之间的关系比喻为“本根”与“枝叶”的关系,认为“以本制末、以下事上”是天经地义的常理,并且强调“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并后,匹敌,两政,耦国,乱之本也”。这种观念(     
A.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团结B.凸显了以族权强化君权的理念
C.实现了统治权力高度集中D.助推了王权和神权的紧密结合
10 . 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强调“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指(     
A.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建立B.从部落联盟到封邦建国
C.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