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4 道试题
1 . 《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政治权力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演化
B.此现象出现在商朝初年
C.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诗经·大雅·荡》载: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这主要说明
A.文王意在寻找周代商的合理依据
B.先秦时期已注重历史借鉴功能
C.历史传承应与现实政治统治结合
D.历代王朝都汲取前朝灭亡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子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C.“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D.“天下一家”“家国一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B.宗族关系也是基本的政治关系
C.采取民主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统治者使用武力不断强化中央集权
B.统治者借神抬高自己权威
C.统治者迫令和诱使诸侯按王的意志办事
D.神权是由政权控制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王”字。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者,王也”。下列对甲骨文“王”字的书写所反映的政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殷王的统治至高无上B.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政治集权
C.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民本”语出《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谓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国家才能安宁。“民主”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它由“人民”和“权利”两个词组合而成,其字面意思就是“人民的权利”、“人民主权”和“多数人的统治”。下列关于“民本”与“民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具有限制和约束统治者行为的作用
B.两者的区别在于“民”是否是国家的基础
C.两者都利于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社会地位
D.两者都鼓励百姓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奋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周代铜器“毛公鼎”铭文记载:“丕显文武,皇天宏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这一政治理论的思想核心是
A.天人感应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D.敬天保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甲骨文卜辞中有祈祷仪式与祭祀仪式的记录……,诸神中有帝或上帝,此外有日神、月神……山神、河神等。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商人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B.商人的宗教观念形成了理论体系
C.商朝的教权高于世俗王权
D.甲骨文为后世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10 . 《史记·殷本纪》中引孔安国云:“至人以人事观殷,大龟以神灵考之,皆无知吉者。”《尚书·盘庚》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这反映出商朝
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商业贸易的相对发达D.自然崇拜有广泛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