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世人所言之“利”多为“公利”,主张“义以生利”,二者并不矛盾。战国时期,“义”与“利”逐步对立,从不耻于言“利”到热衷于追求“私利”。这一时期义利观的变化(     
A.根源于各国变法的政治诉求B.重塑了当时社会文化主流思想
C.折射社会大变革的发展潮流D.弘扬了法家重视功利的价值观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对宗族小子的诰命,其中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义(治理)民”。周人选伊洛地区营建新都,此地便于各地诸侯贡赋,也方便王朝对四方诸侯的控制。在西周,父既是宗君又是尊长,君臣之义等于父子。通过各种礼的举行,周人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得到确立和维护。乐通常配礼而行,其作用在于协调上下、体现和谐。周人认为,商灭夏、周灭商,都不过是“惟恭行天之罚”。周之所以受命,是丈王、武王能行敬天、明德、安民。因为民心、民意是统治者德行影响的结果,是上天意旨的风向标。

——摘编自《西周的核心政治理念统治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早期国家的跨区域治理难题》

材料二     楚汉战争中 ,刘邦封韩信、英布等人为王。对于西汉中央来说,这是个严重威胁。刘邦消灭这些异姓王后,又将自己一些年幼子侄分别封为王,称为同姓王。汉武帝统治50余年,在继承汉初专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重要改革,如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创造了数个第一,使西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摘编 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相比,西汉在治国模式上的明显不同,并以具体史实说明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周初期的统治者无不祖述文王之德,效法文王之治,主张“克明德慎罚,不侮鳏寡”,并告诫子孙“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这些措施
A.利于塑造民众的政治认同B.促进了家国一体格局的形成
C.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D.推动文王成为历代治国榜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商代职官中巫、史等各级宗教官数量庞大。西周宗教官数量减少,其长官为“太史”,主管册命、祭祀、观测制订天文历法、教育贵族子弟等事务,且因熟悉政令典则,常在周王左右以备咨询。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
A.国家治理的人文性提升B.“太史”左右国家朝政
C.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D.逐渐摆脱宗教观念束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史料记载,商王太甲德行有亏,大臣伊尹便将之囚禁在“桐宫”,待其悔过之后才恢复其王位。西周初年,成王年幼,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待其成年后才将权力奉还。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制度限制王权B.礼乐秩序走向崩溃
C.君主集权程度有限D.地方诸侯威胁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建国之后,周公指出:国王是上天之子,故称天子,受命于天管理所辖区域;如果管理者不合格,不能以德服人,则可以革除上天之命令,即革命,如周朝之推翻商朝。这说明西周统治者
A.重视宗法血缘的作用B.吸取夏商统治的经验
C.建立起中央集权统治D.注重政权合理性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是商周档案保管和使用情况简表,由下表可见,西周
时间档案主管人员情况档案保管或利用
商朝巫和史官负责占卜、祭祀、文字记录,同时也负责保管档案,巫史垄断神坛、把持政坛集中保管在宗庙地区。将龟甲与兽骨分别保管,穿扎成册或按包保管
西周“六卿”中,史官主管档案工作,协助周王理政,其他各官也都掌管与其职务相关的档案,其地方机关均有官员掌管丁籍档案图版、盟书、谱牒这三种档案都设立副本制度,正本保存到宗庙,也是贵族子弟学习的教材
A.沿袭了商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B.国家治理呈现理性化特点
C.重视对贵族子弟进行儒学教育D.依据档案确立政权合法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