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宋初的统治者按照交通路线划分行政区,分为转运司、刑狱司、常平司和安抚司四个机构,隶属中央,各部分别负责地方事务。据此可知,路的设立
A.体现重文轻武的理念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对后世体制影响深远D.削弱地方割据的基础
2 . 《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北宋名将狄青担任河北真定路副帅时,举行酒宴,一个名叫刘易的低级文臣也在座。酒宴中有伎人以儒者为戏,刘易大怒,指着狄青骂道“黥卒竟敢如此”,把酒杯摔在地上不辞而去。而狄青“笑语益温”,第二天亲自登门向刘易赔罪。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了宋朝
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文武兼备的人才标准
C.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D.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
2022-06-29更新 | 429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代地方要员在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本人辞行,时称“陛辞”。宋孝宗时,“静江府李浩朝辞进对,上谕监事曰:相度以闻,官吏贪虐、庸懦、不任职,奏来。”由此可知,“陛辞”制度的设置旨在(     
A.安抚离京官员的情绪B.防止地方官擅用权力
C.改善地方的政治风气D.对地方进行有效管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代朝廷将地方的行政、司法、财政、军事诸权都收归中央,结果是既终结了以往地方长期割据的历史,又开创了地方无力抵御外敌的局面。材料意在强调
A.宋初集权改革取得显著成效B.分割地方权力背离了时代潮流
C.宋廷特别重视维护地方秩序D.宋代中央集权体制具有两面性
5 . 宋初设立通判,州长官不得单独签署文件,需要通判的连署,文件才能生效。至于通判的数目,“大郡州不及万户不置”;至于武臣驻地,则“小郡亦特置矣”。通判的设置体现宋代
A.官吏协作行政效率提高B.制度僵化导致因循守旧
C.行省长官掌握军政大权D.地方官员间的相互牵制
2021-07-07更新 | 549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宋初统治者对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一方面采取三年一易之法,经常调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通判一职的监督权,规定凡事须通判共同签署始得实行。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C.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7 . 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到宋代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宋廷始终强调文治,使地主阶级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凭学识取得官位。能够保障这种官僚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科举选官制的发展B.三司体制的建立
C.军政官须文员担任D.监察制度的实施
2021-12-11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简答题:
(1)简答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列举近代中国人民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实践活动。
(3)请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023-01-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终两宋之世三百余年,地方没有出现足够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下列近项属于该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A.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B.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C.枢密院与三司分割相权D.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